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6月1日起,红网时刻推出专栏报道,深入挖掘湘籍英雄模范感人事迹,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生动鲜活讲好英雄模范故事,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余元君。
他从小有着关于水的梦想,面对洞庭湖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始终把“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承诺放在心上;他克服重重考验,协调生态保护与治理开发的关系,换来了“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的称号。
年1月19日下午4时许,因连日超负荷运转,余元君累倒在了洞庭湖钱粮湖垸分洪闸工程施工现场的临时工棚。年仅46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洞庭湖水利工作的第一线。
年8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余元君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余元君的自述材料。
悄悄地有了一个关于水的梦想
年9月,余元君出生在常德临澧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姊妹9人,余元君排行第7。家里有几亩水田,但经常遭遇水旱灾害侵袭。为了供成绩优异的余元君继续读书,兄弟姐妹们都早早辍学,或务农或务工,以补贴家用。
少年时代,他亲身经历过洞庭湖洪涝水患的凶险,目睹了湖区群众久旱失收的无助,立下治理水患、造福乡亲的人生目标。
在一份自述材料里,他写道:“在澧水河畔,我悄悄地有了一个关于水的梦想”“年,适逢大旱,庄稼无收,深感中国农业之‘靠天’原始落后。以优异成绩第一志愿考入天津大学水利系水工专业,希望能为家乡有所贡献。”
大学期间,余元君刻苦学习,在结构力学、水力学、水力机械等专业课程上,均取得95分以上的出众成绩。快毕业时,他对鼓励并资助自己读大学的初中老师说:“老师,您希望我走出穷山沟,外面的世界也真的很精彩,但家乡还是老样子,我要回家乡工作。”
余元君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办公室工作照。
年,毕业前夕,他和室友聊起未来:“我志在专业技术,要当专家,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你去干三峡,我去搞洞庭,都是广阔天地。”彼时,洞庭湖十年九涝。他如愿进入湖南省水利系统,从此与洞庭湖生死相依。
在一次参与防汛抗洪后,余元君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申请书里这样写道:“每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总是我们的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始终如一倾情投身水利事业,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水利专家为民治水的不变初心。
年9月16日,余元君(中间)在钱粮湖垸分洪闸建设工程调研。湖南省水利厅供图
三副担子一肩挑
“余总工是生活中最好打交道的人,却是我工作上最怕打交道的人。”湘阴县水务局的姚骞坦言。他是个“狠人”,同事们常说,他从没请过3天以上的假,经常会在凌晨三四点还在发文件,他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身子硬、底子好、抗折腾。
余元君既是水利厅的副总工程师、洞工局的总工程师,还承担洞庭湖重点工程建设工作。面对三副沉甸甸的担子,他在工作总结中写道:“三副担子一肩挑,这是挑战,更是自己的责任。”25年工作时间里,他走遍了洞庭湖公里一线防洪大堤、个大小堤垸,至少有一半时间在洞庭湖度过。
洞庭湖吞吐长江,接纳湘、资、沅、澧四水,洪峰组合不确定,泥沙淤积日复一日。余元君从不在办公室坐而论道,他大量收集洞庭湖资料,分门别类整理,用脚步丈量洞庭湖,随身携带的《湖南省洞庭湖区堤垸图集》《认识洞庭湖》等工具书,记下了密密麻麻的符号和文字。
余元君对洞庭湖的历史变迁、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治湖的经验和教训、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影响、生态文明大背景下的治湖思路都如数家珍,仅凭一支笔、一页纸,就能勾勒出洞庭湖不同区域的水系堤垸图、工程分布图,速度之快、位置之精准、数据之翔实,令许多同行专家折服,被基层的同志亲切地称为“湖里精”“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
每到基层一线调研,他从不急于听汇报、看材料,常常带上盒饭、租一条小机动船,实地勘察沿途水文和地质情况,在掌握大量一手数据之后,才坐下来汇总意见、部署工作。在一次查勘污水自排闸时,面对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涵洞,他穿上雨靴,打着手电,一头钻了进去,走出来时,大腿被污水浸泡出大片红斑。
他既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行家里手,也是防汛抢险的技术专家。年洞庭湖大水,澧水洪峰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1米。作为防汛一线参谋人员的余元君,第一时间详细向领导汇报了澧南垸堤防情况、历史溃决情况、垸内人员财产情况,为防汛指挥部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极大减轻了灾害损失,当年获评湖南省防汛抢险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年7月,湘江长沙站水位达到历史最高,余元君昼夜奋战,及时提交了数据翔实、计算可靠的城西垸分蓄洪方案,为夺取抗洪胜利提供了技术支撑。
年11月23日,余元君生前在母山办公区参加义务劳动。
只要有成就感,这一生就值
年长江特大洪水后的21年,是中国水利系统建设飙涨的21年。
身为洞工局总工程师的余元君,先后主持数百个项目评审和招投标,签下的合同、经手的资金超过百亿元,在洞庭湖工程量密集的时候,他每年过手的资金就有十亿元,可谓是大权在握。但他从未有任何违反廉洁纪律的举报和负面反映,有的只是一些人倒出“他不好说话”“工程质量一点也不让步”的“苦水”。
检身正己的背后,是过硬的政治定力和清晰的做人底线。环顾余元君90平方米的家,陈设简单,厨房墙角的瓷砖还掉了几块。“他常对我和儿子说,做人必须要有成就感。只要有成就感,这一生就值。”余元君去世后,妻子黄宇回忆。
余元君的父母,还住在临澧县佘市镇荆岗村。对家人的愧疚,余元君生前多次提及。家中兄弟姐妹9个,余元君排行第7,是唯一一个上了大学、有公职的,其他都在务农或打工。“他这么多兄弟姊妹,从来没找老家政府照顾他家一件事、安排一个人。”临澧县水利局原局长王卫红说。
侄儿余淼在余元君的鼓励下也选择读水利专业,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却没有得到叔叔任何举荐。余元君的六姐夫是一个小包工头,但跟余元君一提做工程项目,余元君就连连摆手:“扯这个事,免谈。”
老家村支书想让他安排塘坝清淤的项目资金,也被他一口回绝:“你按程序跟县里汇报,我这里没有‘后门’。”但是,村里要修路,余元君二话不说从个人账户转出2万元。当获悉资金缺口达50万元后,又追加了3万元。
“我们怨过他,但更心疼他。”六姐余淑兰说。余元君走得干干净净。
余元君工作笔记的最后一页,停留在年1月19日。
余元君生命最后三天的出差行程同样安排得很满。一同出差的洞工局纪炜之估算,前后50个小时,往返多公里调研了5个项目工地,开了3场会议。
回想起余元君倒下的场景,纪炜之言语哽咽,“他是将工作融入生命的人,常跟我们讲‘人一生不用追求名利,但必须要有成就感’。”
年12月14日,余元君在给同事们上的最后一堂党课上说,“今天,守护好一江碧水、一湖清水的重担,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肩上。作为‘洞庭人’,作为共产党员,要为洞庭湖谋长远,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
余元君走了以后,曾经办公室的书架上仍然整整齐齐地排列着70余本工作笔记,记录着洞庭湖区的点点滴滴,最后一本绝笔于年1月19日殉职当天钱粮湖垸分洪闸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个子不高、穿着运动鞋、挎着电脑包的身影魂归云梦;“一生治湖,用一辈子保三湘四水安澜”的夙愿回荡在潮起潮落的蓝天碧水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