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www.xxzywj.com/m/

在常德城,有两条贯穿南北的街道,一条是武陵大道,一条是朗州路。两条街道的起点都是在沅江边上,分别是上南门和下南门。这都是临水而兴的古城最早的两座城门。而武陵和朗州,也正是常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

江堤下有条马路,名为沅安路,取沅水安澜之意。应该是常德多年抵抗洪水袭击之后形成的一个美好愿望。

从上南门或者下南北一直向北行进约四百余米,便是横贯东西的街道——建设路。在这四条道路合围的区域,正是古城常德的核心区域,厚重的历史文化便从街巷的名字里扑面而来。

且不说青阳阁与黄金台这两个“有名无实”的所在,单从几条不太宽也不太长的巷道,便可见一斑。

这金蟾巷与刘海巷,便来源于常德城里的一个凄美的传说“刘海戏金蟾”。享誉海内外的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原型便是取自于此。可惜的是,旅游热兴起之后,各地都在抢打文化牌,“刘海砍樵”的故事被临近的张家界抢先搬上了舞台。于是常德高山街砍柴的刘海,到了天门山,丝瓜井旁的狐狸精,也变成了“天门狐仙”。对于发源地常德而言,不得不说是很大的遗憾。

跟刘海巷相隔几十米远又平行的一条巷子,叫畔池街。对于”畔池“的畔,我想很有可能写错了,实际上应该是写作”泮“。因为在古代,”泮池“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指学宫也就是孔庙里的水池。具体怎么解释,有心人可以去搜索一下。虽然常德城内最初的孔庙已然无考,但仅从这遗留下来的一条街巷竟然命也为名,大约可以想见是实有其事,估计当年的规模还不小。如今的澧县一中旁边的澧州文庙,应该说是保存得较好的一处古建筑,进入其中,虽说泮池与状元桥俱在,而这个池,显然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点缀了。

至于这鸡鹅巷与梳子巷,还有消失了的珠履坊,据说都与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有关。相传在不远处的民主街旁边,早年来有春早君墓。如今在下南门江堤阁楼就叫春申阁。楼面一副镏金对联“珠履三千,要使英雄皆与彀;虎贲百万,不叫羸氏独称王”。这副对联连同诗墙水文站段的《常德诗墙序》都出自湘潭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羊春秋先生的手笔。此后不久,老先生便已仙逝,不知道这副气势不凡的对联和那篇文采飞扬的序文是不是他的绝唱。

倘若无事,选一个清朗的黄昏,流连在这一片街巷里,推开城市的喧嚣,找一块路牌久久凝视,便如同打开了一本厚厚的书,又好像是与一位睿智的老者对话,瞬间,思绪便穿越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