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素有“洞庭粮仓”之称,9个县(市、区)中有8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7个是国家粮食大县,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18年居湖南省第一。春风吹拂的3月,沅澧大地春耕忙,为今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珍惜方寸地,留给子孙耕“现在退林还耕政策好,把橘树林恢复成农田,留下几亩口粮田后,全部流转给种粮大户,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连日来,西湖管理区西湖镇鼎兴村村民姜友平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将自家80亩橘树林改建成标准化农田。在村干部帮助下,他申请5万元免息贷款,全家人做起小生意。他算了一笔账,今年收入会更多。
根据统一部署,今年入春以来,常德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合作,深入基层,宣传耕地保护政策,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推进‘田长制’,层层分解、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积极改造基础设施,为粮食生产创造条件。”西湖管理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吉海波告诉记者,去年6月至今,该区处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20多起,引导村民退藕、退林还田多亩,退养珍珠、退塘还田多亩。
石门县易家渡镇塘上铺村碗儿峪一处山坡上,原来居住的3户人家搬迁后,15亩耕地抛荒10多年。去年底,镇里清理荒田,修通机耕道。“珍惜方寸地,留给子孙耕。”塘上铺村党总支书记杨其洪告诉记者,该村整治抛荒地50多亩,复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基本实现耕地“零抛荒”。
“坚决落实党政同责,将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任务分解压实到县、乡、村、户。”常德市委农办副主任程望生介绍,去年3月,该市出台《切实保护耕地、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加强耕地抛荒整治,依法推进耕地流转,促进耕地复耕复种,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行动开展至今,全市完成耕地抛荒治理、复耕5.8万余亩。
今年,常德计划落实粮食播种面积.9万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领办1个万亩以上示范片;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联片创建县级粮食生产示范片,除石门外6个粮食生产大县,每个示范片面积不少于亩;各粮食主产乡镇、村分别创建一个以上千亩、百亩示范片。目前,已落实市级领导示范片4个、县级领导示范片46个、乡镇级示范片个、村级示范片个,示范总面积达.2万亩。整治一片田,造福一方人安乡县官垱镇大杨树村高标准农田示范片,6辆旋耕机依次下田作业。“沟渠、田块整齐划一,道路宽敞、排灌方便。”大杨树村党总支书记谭环平介绍,县里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田路相通、农机畅通。安乡县委副书记、县长徐桢介绍,“十三五”期间,该县按照农田布局合理、改造规范、绿化配套、保洁到位、生态协调理念,建成高标准农田21.76万亩,形成有主导特色、有龙头带动、有设施配套的区域产业布局,现已建立陈家嘴镇万亩优质稻基地、安康乡万亩蔬菜基地、大湖口镇万亩稻虾立体综合种养基地等。目前,该县耕地流转面积56.8万亩,流转率70.1%。其中,流转亩以上的达到宗,每亩年租金达到元。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形成“土地流转收入+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的农户多元增收模式。
在澧县盐井镇洪杨村,种粮大户彭培军5年前流转亩良田。洪杨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彭培军首先把小田整合成大田、硬化扩宽机耕道,每块田里都建了提水井,用水时拧开阀门就行,排水时通过自流口排入旁边的水渠,农田实现用水自由。
近年来,彭培军购置旋耕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农具。“没有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些新技术很难推广,种粮比较效益就很难提高。”彭培军说,“现在地力好、产量高、效益大,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盐井镇建成高标准农田2.3万亩。去年,该镇针对丘岗特点,以流转集中、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为抓手,有效解决耕地抛荒和“非粮化”;以水利配套、管护长效、技术应用为重点,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年,该镇将推进智能辅助系统建设,实现高水平管护,确保高标准农田长久惠及种粮户。
“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大举措。”常德市委农办副主任程望生介绍,该市去年整合9.5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59万亩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早稻生产前可投入使用。今年,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建设56.01万亩。良田加良法,增产又增收“以前种田靠经验,现在靠技术。”汉寿县岩汪湖镇种粮大户黄小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从传统农业到机械化生产,黄小平越干越有劲。近年来,他筹资近万元购置各类农机,为14万亩农田提供耕种、植保、收割等生产服务。在农机库房里,仅插秧机就有台。他告诉记者,一台插秧机一天可作业60多亩。“现代农机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汉寿县农业农村局种植管理股副股长邓丕静介绍,该县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及一批种粮大户以推广使用水稻育插秧机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去年,全县完成机耕万亩、机插62.7万亩。
为牢牢扛起粮食生产责任,近年来,常德在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上,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走出农业生产数字化新路子。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既要藏粮于地,又要藏粮于技。”为确保春分前后顺利播种,连日来,在西洞庭管理区中联智慧育秧工厂,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尤龙威手把手指导工人选种、浸种。
年以来,西洞庭管理区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去年,中联智慧农业(水稻)项目落户西洞庭管理区。今年1月,该区启动智能育秧工厂建设,实现水稻种植生产全程数字化。
中联智慧农业通过“天、空、地、人、农机”五位一体数据采集、模型分析,已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感知、智能决策、机械操作、精准作业,粮食生产实现节肥减药、增产提质。去年,亩数字化示范田,与传统经验管理稻田相比,每季亩均增产7%、节约成本多元。
在西洞庭数字水稻示范片,十几辆旋耕机正在作业。“春耕开始后,几乎天天有种粮大户来学习数字农业技术。”尤龙威介绍,该区目前建立了一套数字水稻全程管理标准,编制《数字大米白皮书》,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水稻数字化种植模式。今年早稻生产,该区新增数字水稻示范田亩,涉及户农户。来源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丨李杰编辑丨贺志平校对丨李絮枫审稿丨秦慧英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