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铜官窑年度出土与黑石号同款瓷器。澧县孙家岗遗址墓地出土玉器。龙山里耶秦代简牍。沅江赤山岛旧石器遗址石器组合。核心提示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元。以考古探寻湖南纵深,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能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姜猛方寸间,览千年。考古,不但回答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还给出了“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自年安特生对仰韶遗址进行发掘以来,我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展示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溯源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就来到了安阳殷墟遗址,强调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历史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区域。长沙马王堆汉墓,是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可媲美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墓;洪江高庙遗址的白陶,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的体现;永顺老司城,反映了东方高度发达的政治智慧;长沙铜官窑开创了中国新的彩瓷工艺……历年来的重要考古成果展示了历史上的湖南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湖南先人们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众多考古成果一再实证,湖南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元。湖南考古成果延伸了湖南历史的轴线。湖南史前时期的历史鲜见于历史文献,通过考古工作使得湖南历史的轴线向前大幅延伸,大致构建起了距今70万年至年湖南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和年代序列。津市虎爪山、澧县鸡公垱、乌鸦山、十里岗、石门燕耳洞、靖州二卵石、新晃大桥溪、长乐坪、怀化岩屋滩、芷江小河口、沅江赤山岛、道县福岩洞、临澧伞顶盖、道县玉蟾岩等遗址的考古发掘,促使澧水类群和水类群旧石器文化序列的建立和完善,构建起湖南距今70万年至1万多年间较为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时空框架,廓清了远古人类在湖湘大地的生存演化历史。澧县彭头山、八十垱、城头山、鸡叫城、石门皂市、临澧胡家屋场、洪江高庙、安乡汤家岗、华容七星墩、湘潭堆子岭、桂阳千家坪、泸溪下湾、湘乡岱子坪、澧县孙家岗等遗址的考古发掘,较为完整地建立了距今年至年间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社会的时空谱系,让新石器时代考古学遗存的年代学研究、环境生业与稻作农业研究、聚落形态与社会组织研究、精神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收获。湖南考古成果增强了湖南历史的信度。先秦往前,湖南在史书中若隐若现,而零星描述又常有相矛盾之处。因此,从夏商周时期到史前占据人类历史99%以上的时间长河里,湖南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只能依靠不太成系统、不成规模的田野考古工作来获取信息。年10月,由夏鼐先生率领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启动了湖南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田野考古发掘,湖南考古工作由此走向科学化、系统化。此后70余年,湖南考古不断为考古中国和中华文明探源贡献湖南力量。岳阳铜鼓山、费家河、石门皂市、宝塔、桑植朱家台、永顺不二门、望城高砂脊、宁乡炭河里、零陵望子岗、东安坐果山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基本廓清了湖南地区夏商周时期社会与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概貌,使长期笼罩在湖南原史时代的历史迷雾得以拨云见日,得以深入探讨中原文化南下、湖南华夏化进程等重大议题。湖南考古成果丰富了湖南历史的内涵。屈原区罗城、临澧九里楚墓、长沙楚墓、马王堆汉墓以及龙山里耶古城和秦简、长沙走马楼、沅陵虎溪山、益阳兔子山汉简、郴州晋简和吴简、安乡刘弘墓、湘阴青竹寺窑的发掘,为构建湖南战国秦汉六朝历史奠定坚实基础,为探讨楚文化的南渐、中央王朝对湖南的治理、以雪峰山为分野的湖南东西历史文化区的形成等重大课题提供了重要考古学资料。湘阴岳州窑、长沙铜官窑、衡州窑、醴陵窑、益阳羊舞岭、长沙古城墙、桂阳刘家岭壁画墓、桐木岭矿冶遗址、永顺老司城的考古发掘则丰富了隋唐至明清时期湖南历史的内涵,呈现了湖南陶瓷业形成与发展、窑业技术的流变与湖南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湖湘文化的考古学实证、历史脉络和灿烂成就。“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让文物活起来。湖南的文物资源虽然厚重,但相比河南、陕西等文物大省仍是偏弱,据统计,列入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各省(市、区)考古成果,河南、陕西、江苏分别以48、28、22项分列前三甲,湖南仅以13项与湖北并列第八。此外,从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等考古人才方面看,湖南与河南、陕西等省的考古院所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理论研究、科技手段等方面,湖南考古也有诸多提升空间。时代之变、社会之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挖掘已知历史领域的深刻内涵,开拓未知领域的寻根溯源,湖南依旧任重道远。不断深挖现有重要遗址这一宝藏。“一片甲骨惊天下”,年至今,殷墟这座繁华都邑逐渐被还原,直至现在,殷墟遗址仍在不断“上新”。去年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上,公布了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成果及新进展。殷墟外围区域的辛店铸铜遗址发现了商代晚期最大的青铜铸造基地;殷墟内,又新发现宫殿宗庙区存在大型池苑、水道和相关建筑的遗迹。我省考古应围绕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重大课题,积极参与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和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和社会的形成等重大项目。重点开展鸡叫城、七星墩、卢保山、孙家岗、罗城、索县城、渡头古城等重要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廓清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湖南各个区域考古学文化年代框架及发展谱系,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聚落社会与文明进程的研究,全面评估湖南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强化科技支撑考古力度。文物出土易氧化、不易保存。多年来,因为技术原因,珍贵文物被氧化导致损毁的情况时有发生,留下了颇多遗憾。不断以科技提升发掘技术和水平,才能让文物得到有效保护。科技也能提高考古成果的产出。在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了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和突破。下一步,应该继续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加强多学科协同,争取国家文物局支持南方潮湿环境遗址与出土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立项与建设,建设好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全属性文物资源动态数据库和省级文物资源库,重点参与实施文物出土现场应急保护技术体系研究、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关键阶段核心聚落综合研究(长江流域商代都邑综合研究)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加强考古成果的研究阐释。加强出土文物和遗址等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尽快整理出版鸡叫城、七星墩、孙家岗、下湾、李家屋场等一批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加大对益阳兔子山汉简、湘乡三眼井楚简、郴州晋简和吴简等湖南简牍保护研究与展示传播,打造湖南简牍国际文化品牌;积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项目,形成一批位居全国前列的精品成果,培养一批考古学界一流专家。推动考古成果的活化利用。学习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四川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江口沉银遗址)、成都三星堆祭祀坑等考古发掘的传播经验,加强考古成果的全媒体展示传播,推动重大考古新发现、研究新成果走出考古工地、走出实验室,走进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真正讲好湖南故事、中国故事;加快推进湖南考古标本库房、文物标本展示数字体验空间、湖南考古研学基地等项目建设,继续办好公众考古活动、历史文化讲座等活化利用项目;推动文物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互动融合,开发一批优质文创产品,充分发挥文物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社会功能。同时,深化考古领域国际交流工作,推动考古成果互展,扩大湖湘文化国际影响力。(作者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45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