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整理麻线的老人

夏布生产图

明朝的夏布单衫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东门外的护城河边,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在浸麻、洗麻的劳动中互诉衷肠,倚歌和之,繁重的工作成了一件甜蜜的事情。也许在人们看来,《诗经·东门之池》是一首欢乐的劳动对歌。但这首诗歌的背后,却蕴含着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纺织品——夏布。

夏布,是指用苎(zhù)麻为原料纺织成的麻布,是中国最古老的纺织品之一。古史有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无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

在棉花还没传入中国时,蚕丝产量稀少,非位高权重之人不能穿。相比之下,苎麻不仅可以大面积养殖栽培,而且能够一年收获三季。因此,几千年来,苎麻成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由苎麻所做成的夏布,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能穿的主要纺织品。

“嫩白匀净,通行四方,商贾辐辏。”一匹上好的夏布,不仅能轻、薄到与丝织品相媲美,更能颜色洁白胜雪。在历史长河中,夏布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它在古代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四川与夏布有着怎样难舍难分的渊源?中国夏布画创始人、中国夏布画研究院院长王少农,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讲述了夏布的前世今生。

织造夏布的腰机

屋前屋后种桑麻

历史悠久的“中国草”

说到夏布,不得不提苎麻。如今,苎麻分布在世界各地。追究其发源地,还要将目光投向古老的东方大地——中国。学界一致认为,苎麻原产于中国,所以苎麻又有中国草的别称。

“中国种植苎麻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年以前,甚至更早。而且,苎麻的原产地就在中国。”王少农说。

年,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大溪文化层壕沟中,出土了距今有多年的粗麻编织物。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年前规模相当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苎麻绳索和完整的苎麻叶片。“有文物可查证到的苎麻,年前就有。但我认为,其实应该更早。”

除上述文物外,在浙江湖州市吴兴区钱三漾遗址,出士了新石器时代的苎麻织物残片,表明远在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苎麻织物——平纹细布。

种种出土文物证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苎麻情有独钟,苎麻是古代人民重要的纺织原料。

在古籍中,也能见到许多关于苎麻的记载。

如《诗经·东门之池》,其中就描述了要将苎麻浸泡在水中的工艺流程,这也是古籍中关于苎麻的最早文字记载。说明早在周朝,人们就掌握了以自然发酵方法来加工麻料。有趣的是,当时还设有典枲(xǐ)一职,专门管理苎麻的生产以及征收。

《周礼》中说:“典枲掌布缌、缕、紵之麻草之物,以待时颁功而授。”先秦前,苎麻在古籍中的记载,都称为紵。

三国时吴国学者陆玑所著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一书中写道:“紵,亦麻也,科生数十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葳种也。荆扬之间,一岁三收……”对苎麻的形态特征、种植分布、剥制加工及用途,均作了详细记载。说明在那时,人们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种植苎麻的经验。

在明朝,朝廷还颁布法规,强制百姓种植苎麻。《明太祖实录》中说:“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罚。”如若不从,每年要罚交麻布一匹。

“民国”年间,即使在棉花的冲击下,苎麻的种植生产仍在不断增长。江西宜春、宜丰等地的统计数据显示:年,种苎亩,总产担;年,种苎亩,总产担;年,总产担。

“中国有一句古话:‘屋前屋后,种桑种麻。’麻,就是苎麻。苎麻这种植物,在棉花进入中国前,老百姓都是靠它来织布做衣服的。哪怕是在近现代,我们生活在农村的老一辈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不管是用来织布,还是搓成麻绳制作其他用品,苎麻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王少农一边回忆一边说。

《捣练图》中的夏布脱胶情景

薄如蝉翼轻胜丝

出神入化的纺织工艺

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夏布,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都叫麻布。

麻布是怎样成为夏布的?夏布一词最早出现在元朝,到了清期,夏布的称呼才被官方确立。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之所以称麻布为夏布,是因为其透气轻薄,适宜在夏天穿着。王少农说,这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夏布,应该是华夏之布的简称。”

值得一提的是,元朝时,棉花逐渐普及,到明清时,棉花开始取代苎麻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成为制衣的主要原料。

但在夏天,人们还是更喜爱麻布制成的衣物,因为其更为清凉,透气性更好。所以,夏布的称谓是否在清朝确立,还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

虽然关于夏布的说法和由来,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比其更吸引人们眼球的,还是夏布制作工艺所达到的高度。

在马王堆汉墓中,曾出土过一件素纱蝉衣。作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它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不到50克的重量,用“轻若烟雾”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在同一遗址中,也出土了一批制作精美的苎麻布,其精细和轻薄程度,可以与素纱蝉衣相媲美。“薄如蝉翼,轻柔如丝。”这是王少农对古代夏布制作巅峰时期的形容。“好的夏布,质感一点也不比丝绸差。”

苎麻是一种高产量的植物,一年可以收获3次。根据收获季节的不同,苎麻的品质也有高有低。

春天的苎麻叫春麻,洁白如丝,纺织出来的麻布多为皇宫贵族所用。稍微次之的是夏麻,金黄色,颜色很漂亮。权贵、商人甚至老百姓,一般用夏麻。

最次的是秋麻,褐色,质地十分坚韧,是奴隶所用。此外,秋麻也用于制作盔甲、帐篷等行军用品,用途相当广,不拘于制衣。

除苎麻本身品质外,一匹好的夏布,还由其工艺决定。夏布在制作工艺方面,十分繁杂。

传统的夏布纺织,要历经剥麻、绩纱、织布、脱胶、漂白等一系列程序,而且对湿度和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传统的夏布生产,还需要一面好的土墙来持续湿度的平衡。太干了或太湿了,都容易导致断线。”

如何判定一匹夏布的好坏呢?王少农说,由其纤维密度决定。密度越大,就越轻柔。

据考证,中国古代夏布的粗细规格,以升表示,即在规定的布幅(约1.5市尺)内,每80根纱称为1升。布幅宽度为定数,升数越多,就代表布越精细。

《周礼》还规定了各种粗细夏布的不同用途:斩衰裳(丧服),有3升布做的、3升半布做的,帽子是6升布做的;7-9升的粗苎布,供奴隶、罪犯穿用,也可作包装布用;10-14升的布,为一般平民穿用,是大众化的衣料;15升的布,为制作深衣(俗称袍服)的布料。

15升以上的夏布,细如丝绸,为高贵品种,仅供贵族享用。最精细的夏布多达30升,供王公、贵族制帽用。

妇女们整理麻线

蜀麻吴盐自古通

夏布是否起源于巴蜀?

四川与夏布有着无法言明的关系。众所周知,苎麻起源于中国,但起源于中国哪里?学术界众说纷论。

目前,关于苎麻在中国的起源中心,存在3种观点:长江流域起源中心,长江流域黄河中下游并列起源中心和云贵高原起源中心。

“四川种植苎麻有几千年历史,哪怕是现在,四川仍是全国苎麻的原材料产地。四川有着40万亩苎麻的种植地,占全国产量的80%-90%。”王少农说。

有“苎麻之乡”称号的大竹县,更是从商周时就开始种麻,迄今已有多年历史。清道光版《大竹县志》记载:“麻稻为首。”唐朝诗人杜甫在《夔州十绝句》中说:“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反映了大竹的苎麻生产、流通盛况。

王少农大胆推测,夏布起源于巴蜀之地。“夏布起源于四川,在当时,它有着另一个名字——蜀布。”关于蜀布的记载,在许多古籍中都有迹可循。

《史记·大宛列传》中写道:“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汉)武帝使张骞至大夏国,见邛竹、蜀布,问所从来,曰:‘吾贾人从身毒国得之。’”

上述文献表明,早在多年前,蜀布就经由贸易传播到了当今的阿富汗、印度等地。所以,张骞在出使西域途中,看到大量来自巴蜀之地的物品。

“早在古蜀时期,蜀布就通过古蜀道传到了中亚、西亚等地区,最远的到达了当时的古罗马。所以,夏布在很早前,就是四川的一张名片了。”王少农补充说。

虽然至今无法考证夏布是否起源于巴蜀,但在王少农的另一观点中,纺织技术的出现,代表着某个地区的人民进入了文明的门槛。而蜀布悠长的历史,表明了四川纺织技术由来已久。

王少农说:“人们能够种植苎麻,并且编织为布,这是其文明进步的标志。发源于四川的蜀布,证明了四川的纺织技术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四川很早就迈入了文明的门槛。”

四川生产夏布的历史悠长,其间经历过辉煌灿烂的时期。

王少农说,四川夏布产量最高的时候是在清朝,到年代,也出现过高峰期。“在当时的一段时间内,四川夏布的产量达数十万匹,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同时,夏布作为精美的纺织工艺品,还远销海外。

作为辉煌时期的代表,不得不提到巴蜀大地的隆昌夏布和荣昌夏布。

巴蜀夏布多俊杰

那是一段悠长的时光

在四川与重庆的交界处,重庆境内有一方水土叫荣昌。荣昌历史底蕴深厚,古称昌州,西汉后,县地基本上为江阳和汉安两县属地。

荣昌盛产夏布,凭借“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娟”的质感,自唐朝以来,就成为贡品进入皇宫中。

《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昌州辖四县:“大足、昌元、静南、永川。”这4县中,独昌元(今荣昌县)素产夏布。

清光绪版《荣昌县志》说,县内“各乡遍地种麻,妇女勤绩成布,白细轻软较甚于葛。山陕直隶客商,每岁必来荣采买,远至京都发卖”。

到“民国”时,荣昌拥有夏布织布机多台,全年产销70万匹。“遍地种麻,家家织布。”生产出的夏布,大多出口韩日、欧美、南洋等国家和地区。

隆昌夏布如今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登上过世界的舞台。

内江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曹永胜说,隆昌夏布生产有多年的历史,自唐宋以来,隆昌的纺织技术就达到了较高水平。夏布制作,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当地人赖以为生的手段。

据年的隆昌乡镇概况调查表记载,在县属28个乡镇中,除中城镇外,均产夏布。生产者大多是农民,只有少数是专业户。

年的《四川日报》第10卷报告中写道:“全县业夏布者,约占农家百分之四十……农家无论老少妇女,均操结麻线工作……是夏布业之盛衰与农村经济之关系,良非浅鲜也。”

为何说隆昌凭夏布扬名世界?隆昌生产的“美女”“狮球”“织女”等品牌的夏布织品,曾先后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工艺品名誉奖,让世界看到了来自东方巧夺天工的纺织工艺。隆昌夏布凭此扬名九州,远销海内外。

关于隆昌夏布,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明末清初,到四川的移民带来了湖广麻布生产经验,与隆昌本地纺织技术相互交融,在岁月的催化下,织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隆昌夏布。

王少农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夏布的纺织技艺本就是发源于四川,所以这不过是从四川传出再流回到本地罢了。在传播中,它也吸收了各地的生产经验。”

“断掉的麻线与弄丢了的日子/洒下的汗珠和战火中的浴血/还有每一个夏天/都被镶嵌在上面/这哪里是布/分明一段悠长的时光。”曹永胜曾写过一首名为《时光画卷——隆昌夏布》的诗,道出对夏布的赞美之情。

在没有棉花的那些历史岁月中,苎麻曾是人们蔽体的最主要物料之一。如今,传统的手工夏布纺织工艺,却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境地。手工夏布的生产十分繁琐,渐渐地,这项手艺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在巴蜀大地,夏布仍然保持着强劲顽强的生命力。无论在荣昌,还是在隆昌,有一群人在默默地守护和传承并创新着这项传统的手工艺。

“至少在隆昌,老一辈的东西都还留着。”王少农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