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救灾
文/龚道育年春节过后,我也不知道真正原因是什么,也没有看到正式文件,原乡镇企业局赵局长突然到县委办任副主任,代替我协管全面工作。
莫书记亲自和我谈话说:“为了加强新闻报道力量,今年你只管新闻报道工作,和陈秘书一起把报道工作搞好。如果全年报道工作在全市能评上第一名,我给通讯组奖一台吉普车,让你们专门跑新闻。”
我一听既不是把我调出县委办,也不是要我去做不会做的工作,只是让我少管点,我没有不接受的理由,便接受安排,并且鼓励陈秘书争取把吉普车拿到手。
这种非处分的折权,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好受的。既不讲你的不是,又不让你协管全面,也不把你调出,让你下降职位,看人家来管你,自尊心强的人是受不了的。
我却不以为然,一是因为我和赵局长原来就是县委办的老同事,他综合能力强,给领导写报告少不了他。他和同事关系好,我跟他也合得来。他受领导信任,提为秘书比我还早。二是我相信莫书记对我没讲假话。
即使有些看法,那也许是听到机关里对我有意见的人多,背地里议论我喜欢批评人,管得宽。又找不出理由,甚至给个说法都难,可是又不能不做调整。
我知道当家三年狗也嫌的道理,又没降级别,让人家试试钢火也行。从这以后我再不过问秘书组值班是否正班正点,也不问行政组生活管理怎么样,一心只管有哪些新闻可写稿子,哪些稿子要写成通讯。隔三岔五地检查陈秘的发稿、用稿情况。
有时跑到陈秘书住的地方邀他下去采访,连他的家属都说:“你的那个龚主任,把你管得太紧。”
莫书记对我的工作调整,为我创造了离职学习的条件。
那年五月初,县政协接到上级通知,组织政协委员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找理论。
他们征求我这个政协委员的意见、去不去,我请示莫书记,他同意学习ー个月。
要是在以前,别说我请示,就是县政协征求我的意见也是枉然。
那次赴京,我还把联系澧县是全国油菜“五十强”的文字、照片资料带到改革出版社,落实了宣传澧县油菜生产的报道。
学习结束后专程拜访当时的中纪委常委曹庆泽同志,受到他的热情款待。恰恰不久莫书记也去了他家,回来后他还和我谈到曹书记的为人。
我从北京学习回县里不久,正在组织骨干通讯员多写稿子、多拍新闻照片的时候,一场大水灾降临澧县,我和陈秘书跟踪采访、现场采访,及时、准确地报道了干部群众抗洪救灾的动人故事,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7月13日,我又和《湖南日报》记者一起,在《湖南日报》头版头条位置,登出“摧不倒的长堤”的长篇通讯,反映了澧县各级领导在抗灾中的巨大作用。
各级新闻媒体也纷纷派来记者,到澧县采访宣传。
莫书记看到了新闻宣传对抗灾支灾的特殊作用,明确提出“新闻赈灾”的口号。我又召开骨干通讯员紧急会议,表扬先进,布置任务。
至8月15日止,全县45天中,被市级以上新闻媒体采用稿件篇,居全市、全省首位,其中中央级采用10篇,省级采用篇,市级采用篇。
在这一个半月内,《湖南日报》采用澧县稿件30篇,湖南电视台播发45篇,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发35篇,而且均有头版头条和多条要闻。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全覆盖网络。
在那段时期,无论你接触那家新闻媒体,没有不知道澧县抗洪救灾的。
正因为客观上在全市、全省起到了全民总动员、支援澧县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营造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氛围,外地救灾物资、人力物力源源不断地送来澧县。工厂送来化肥,汉寿县送来抽水机,常德教委送来助学金,部队送来衣帽鞋袜到乡村。水灾刚过,水退田青。《湖南日报》记者当年描写澧县灾后重建的情景,题目是“澧阳平原小楼红”。
全县组织生产自救期间,8月9日这天下午,我在招待所吃晚饭时,突然肚子痛。我放下筷子,捧着肚子呻吟。
几个一同开了半天会的干部见我面色难看,大汗淋漓,知道病得不轻,马上告诉了在另一桌吃饭的县委办赵副主任。
赵主任立即喊来小车司机,医院急诊室。
值班医生怀疑是急性阑尾炎,要我马上去照片确诊。(待续)
编辑:玫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