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经过古城路兰江公园那一段时,只要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在路边竖立着一块木牌子,标明这里是澧州八景之一“明月池”的所在地。但是当你环顾四周的时候,你不由得不产生疑惑,这里大路南边是沧桑的古城墙,城外是兰江公园和静静流淌的栗河。而路的北面,是密密麻麻的居民住宅,你根本就看不见有什么池塘,你甚至看不见地表有过池塘的痕迹,唯一和水有点关系的,就是在居民楼间高高矗立的一座水塔而已。这个如今被称为澧州内八景之一的明月池,显然是从这片土地上消失了。但是它作为澧州文化地理坐标,却一直被澧州人所珍视,历经了千年而不曾泯灭,其实就是为了纪念我们澧州历史上的一位大才子——李群玉。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要从千年之前晚唐时代的校书郎李群玉说起。我们曾经说过,李群玉的故居,就在距离明月池不远处的仙眠洲上。他曾在那里修了一座隐居读书的房子,叫做水竹居,环绕着水竹居,他的活动范围,应该遍及整个澧州城。在唐代的时候,澧州的山水清丽雄奇,令人叹为观止。不仅仅是一般尘世间的凡人喜欢,就连神仙对这里也很迷恋,所以一直号称是“神仙窟宅”,也就是神仙钟爱和居住的地方。当大文豪柳宗元经过这里,由衷地赞叹道:“南国之美者,莫如澧!”李群玉正是这片神奇土地孕育的一位诗人,也是唐代湖南三位登上全国诗坛的诗人之一。他的名声非常响亮,被人称誉为“小青莲”,有李白那样的仙气和才气,这样说起来,就正和我们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相吻合。如今,在《全唐诗》里,李群玉还留存有两百六十多首诗歌。他有很多清词丽句,至今依然还被人广泛传诵,尤其是那些描写家乡水乡泽国的诗歌,更是为我们留下了古澧州唐代的风景画卷,其中并没有可以明确认定是写明月池的。但是我们从历代澧州州志的记载里,可以考知明月池是李群玉非常喜欢的游玩之地。《嘉靖澧州志·名胜纪》就有“明月池”这一条:“在遇仙楼右,老二府垣内,相传为李群玉吟诗挥翰处,今淤涸,人亦罕至。”遇仙楼就是今天我们澧县人说的八角楼,澧浦楼,至今犹存,明月池的地理位置,确实是在澧浦楼的右面。李群玉在那里不仅对景吟诗,兴致高的时候,还挥笔写字,只是明代的时候,明月池这一名胜,境况已经很不理想了。不仅淤积严重,而且池水干涸,基本上是荒废了,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但同样是在嘉靖州志里面,出现了华阳王宗室廓然子和文人李梧山唱和的“澧阳八景”诗歌小集,其中就有“月池晴波”的歌咏,里面描绘的景象,却别有意味,完全不是一幅萧条荒凉的情形,相反,使我们似乎看见了泽国水乡那一派勃勃生机。廓然子写道:“甓落苔荒事已非,寒光何似旧时辉。蛙声空闹书声静,燕客犹来过客稀。玉鉴尚留清夜影,碧波不受俗尘飞。遥想当年文物美,诗章传颂耀珠玑。”意思就是说虽然砖块长满了苔藓,往事不再,但是池中寒光还是像以前一样,读书声停止了,蛙声喧闹不止,有抱负的人还会来这里凭吊,但是经过这里的人却很稀少。平静清澈的水面还留着清夜的月影,碧绿的波纹,不会受到世俗间的灰尘飞扬污染。想一想遥远的过去,这里一定是文化风景都很美好的地方,关于明月池的诗歌文章一直到现在都被人传颂,像是珍珠一样大放光彩。李梧山步廓然子的诗韵也作了一首诗歌,他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明月池的景致:“谁云墨迹昔人非,只爱澄泓素影辉。蛙蚓不停鸥鹭集,芙蕖自长菱芡稀。丝牵珠斗波心动,风蹙银蟾水面飞。更有后来忧乐叟,不将词赋炫明玑。”谁说前人的墨迹不对呢?此处墨迹一词,似乎说明当时有很多人的题咏留存在明月池边,那些题咏显然都是赞叹或者羡慕李群玉那种超然世外,不以俗务挂在心上的高风亮节。所以接下来一句说,只是因为喜爱清澈深池里的那一轮明月影,青蛙和蚯蚓不停地鸣叫,鸥鹭都群集在这里,池中长满了荷花荷叶,菱角和鸡头就非常稀少,北斗七星如同牵丝相连,在波间动荡,风吹皱了月亮的倒影,就像在水面飞翔一般。还有那位后来挂念天下忧乐的老头,不把词赋当作明珠玉玑一般炫耀。李梧山在诗歌里除了传神地描写了明月池的环境和风貌,更提到可供我们想象的一段历史:即范仲淹也曾来此凭吊李群玉,诗中的忧乐叟,就正是暗示这一件事情。清代《直隶澧州志景物志》在城内八景里记载道:“明月池,在东府堰西,唐校书李群玉游息之所,池形似月,旁有台,又相传底印明月,阴晦常见。”池的形状就象月亮,旁边有一座台,想必是游玩的地方,而且还有神奇的传说,池底印明月,不管是阴天还是晴天,都常常可以看见。这里成了一个赏月的胜地,并且和李群玉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它成了一种精神寄托之地,给我们今天的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坚守文脉,弘扬文风的精神轨迹。在李群玉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见一类闲适优雅的诗歌,有关于水国,有关于月亮。我们只能通过这些水汽朦胧的诗句,去遥想他当时在我们如今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情景。他有一首《静夜相思》:“山空天籁寂,水榭延轻凉。浪定一浦月,藕花闲自香。”这里面描述了远山在望,天籁不响,水榭之中,轻微的凉意渐渐袭来,水波不兴,月影明亮,荷花在这夜色里散发着脉脉清香,如此幽静的风光,怎么能不打动人心,叫人内心宁静柔软呢?这个时刻,穿越了千年时光,一直传递到今天的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当时就在如今这一片居民区,只是他面对的是月光如水,荷花飘香的一片清凉水域。他没有听到蛙声喧闹,只感受到了浪定月明,花闲自香的宁谧。这种精神的安宁,这种超然于喧嚣世俗,丰富而恬淡的内心,因为这寥寥二十个字,让我们永远记住了那个夜晚,那个宁静的夜晚——也许正是在我们如此挂念的明月池边,诗人像月亮一样,在澄澈平静的精神映照里,绽放了他短暂生命中永恒的光彩。作者/来源:彭山景区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56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