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澧县澧南镇道河,有一种特色食品,让男女老少、城里城外人都钟情不已,那便是深受每家每户喜爱的道河千张。
喜欢吃豆制品的人一定对千张不会感到陌生。千张一般每页长40厘米,宽36厘米,形薄如纸,黄白色,营养丰富,可凉拌、清炒、煮食,人们常常将它和鱼、鸡一起炖着吃,味道鲜香、口感绵软。千张的制作,比较繁琐,要在特质工具内层层压制。成品千百张叠加在一起,如同一摞纸张。据说在赣、皖地区也称为千张,而苏北则叫做百叶,北方某些地方也叫豆腐皮、干豆腐。
不过,在品尝过众多地方的千张后,我还是喜欢老家道河千张的味道。道河盛产千张,是公认的佳肴,堪称地理标志性产品。
道河因道水穿过而得名。从这里走出的女子大多肤色白皙,一个个水灵灵的。男子勤劳智慧,伐木架桥,依岗筑屋。凭依这条清秀的河流,使得山中盆地绿草如茵,田块齐整,好一派田园风光,被誉为澧县的后花园。我的母亲、舅舅、小姨等一家人就是喝着道河水长大,走出这山窝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资贫乏,对于美食的向往自然是非常强烈的。走亲戚简直就成了节日一样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到亲戚家,就会美美地吃上一顿。而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外婆家。
每次到外婆家,她就系着围裙、卷起袖子,用四方四正的木制升子装上点稻谷,嘴里“咕咕咕”地念着,撒几把稻谷,将鸡引到一起,然后抓一只,为我们改善生活。
鸡肉炖千张,小孩们抢着吃鸡肉,大人们就着粮食酒,吃着千张,津津乐道。长大后,许多人纷纷离开乡镇,逢年过节,他们都会托父亲购买道河千张。
父亲是个热心肠,帮忙购买千张后,还会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千张的吃法——千张切成细蒜叶宽丝条,炖在肉、鱼、海鲜中,不断根、不糊汤;或是将其晾三四成干切好,盐水浸两小时,晒干,可存储两三个月,上餐时再用热水泡发......这些细枝末节勾起我强烈的好奇感,道河千张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能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美味佳肴呢
在澧县,千张到处都有。但唯独道河大岩厂出的千张,质地细嫩,页片薄,筋丝好,口感佳。主要原因是道河的水质好。据说,道河流经大岩厂,约5华里河段的河水,清澄甘冽,水质非常好,可以直接饮用。经专家鉴定,道河大岩厂河段的水,达到矿泉水水质标准,有29种矿物质元素。
年恰逢回澧工作,为挖掘澧县地方特色菜肴,澧县曾举办“十大名菜”评选活动,按照口味、质地、造型、色泽、营养卫生、创意等标准评选,道河千张自然拔得头筹,名列其中。中央电视台也曾采访播放过大岩厂千张手工作坊的节目,《舌尖上的常德》《沅澧遗韵》《澧州文化之旅》《澧县志》等大型图书文集及国家、省、市报刊对道河千张均有过介绍。
如今,小山村发展成为千张小镇,镇里成立了道河豆制品协会,协会整合现有豆制品经营户,规范经营市场,组织集中经营,统一原料供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产品包装、统一产品价格、统一产品销售,建立农村电商平台和渠道......小康楼、青砖白墙闪闪发亮,千张文化熠熠生辉。
其实,千张的制作技术并不存在特别的秘密。我的伯伯做了一辈子千张,他曾详细介绍过千张制作的7个步骤:浸豆、磨浆、煮浆、杀卤、滤浆、点浆、浇制。现在的做法和以往不同,老手艺已融入新工艺,千张浇制机代替原来的手工浇制,已至千张外观更均匀一些,且制作效率很高。
如今,更多的人崇尚绿色生态食品,道河千张已发展成本土饮食文化的一个品牌,作为常德澧水流域非常出名的土特产,远销长沙、广州等大中城市,走出常德,走出湖南,甚至走出了国门,堪称“三湘一绝”,成为澧县饮食文化的一张优秀名片!
道河千张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薄、筋道与韧劲。在唇齿间演奏的乐章,只有品尝过的人,才能体验其在味蕾上演奏的酣畅淋漓。那种留存在味蕾上的记忆,正是唤醒我们对于家乡永久眷念的情感的载体,也正是这舌头上的记忆,保存了我们隐秘的内心里怀念的那些消逝的家乡的过往。
作者简介:刘静,女,耽于幻想,热爱生活,痴迷旅行,喜欢文字。闲暇读书写字,在各级报刊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