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茶陵少昊后裔鸟人氏族移居埃及将大湘西古文字传播到埃及等地方。早在大约年前大湘西地区伏羲朝时期的族群就有人抵达古埃及地区。大湘西族群迁徙古埃及的历史十分漫长。距今年前,茶陵少昊氏族中已经有少昊裔子蓐收等氏族移居非洲埃及一带。
我在《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专门论述古埃及人源于不同时期的大湘西族群。古埃及的不同族群来自。在埃及早王国时期(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以前,太昊后裔和少昊后裔氏族的一部分先后移民埃及,带去了太昊龙蛇文化和少昊凤鸟文化。少昊凤鸟氏族移民古埃及地区,带去了属于凤鸟文化的鹰崇拜文化。
在夏朝,少昊后裔氏族中人首鸟身的氏族大规模移居埃及等地方,建立了孟舒国即阿拉伯语的埃及。孟舒也称孟戏、孟虚、孟齡、蜜徐篱、米斯尔、米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在阿拉伯语中是:,简称埃及。阿拉伯语:,意为“辽阔的国家”。阿拉伯语“埃及”一词在《诸蕃志》中译作“蜜徐篱”;在《瀛涯胜览》中译作“米息”。阿拉伯人将“埃及”称作“米斯尔”,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辽阔的国家”。唐宋时期阿拉伯历史学家马苏提在《黄金草原》中称阿拉伯语Misr米斯尔也指埃及开罗。在汉语中,孟舒国也是大国和辽阔国家的意思。
根据《史记秦本纪》、《博物志》、《太平御览》和《括地图》等记载,孟齡国人首鸟身。其先为虞氏驯百兽。孟虧去之,凤凰随止于此。山多竹,长千仞。凤凰食竹实,孟虧食木实。去九嶷万八千里。此处九嶷是今湖南九嶷山地方。孟齡、孟戏、孟虧都是少昊后裔赢姓孟舒国民。在孟舒国氏族中,还有少昊后裔萧国的氏族。孟舒国的地方是距离湖湘九嶷山有万八千里的古代埃及。
古埃及文字是来自茶陵少昊裔子蓐收和孟舒等凤鸟氏族的族群迁徙到古埃及地区带去的大湘西古文字。后来大湘西古文字经过不断改变,形成了如今考古发现的古埃及文字。古埃及文字属于以古彝文、甘桑石刻文、怀化石刻文等为代表的大湘西古文字体系。
茶陵少昊凤鸟中,爽鸠属于鹰类。爽鸠氏为少皞氏的司寇,负责掌刑狱之官。根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而后太公因之。杜预注:“爽鸠氏,少皞氏之司寇也。”爽鸠氏移居到西方埃及等地方。晋·陆机《齐讴行》:“爽鸠苟已徂,吾子安得停?”爽鸠氏一直在变化居住地。
茶陵少昊凤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昊目即荷鲁斯眼睛。茶陵少昊后裔中有龙丘氏和蛇丘氏。少昊也是操蛇之神。根据史籍记载,少昊以主西方,一号金天氏,亦曰金穷氏。时有五凤,随方之色,集于帝庭,因曰凤鸟氏。金鸣于山,银涌于地。或如龟蛇之类,乍似人鬼之形,有水屈曲亦如龙凤之状,有山盘纡亦如屈龙之势,故有龙山、龟山、凤水之目也。亦因以为姓,末代为龙丘氏,出班固《艺文志》;蛇丘氏,出《西王母神异传》。
少昊金天氏出现时,各方龟蛇乃至山川都有龙凤之状和屈龙之势。在史籍记载中,少昊是能够制服龙蛇的大神。少昊后裔龙丘氏和蛇丘氏都是善于制服龙蛇的氏族。昊神操蛇在古代埃及也是荷鲁斯神操蛇。
昊目即荷鲁斯眼睛是能够看透龙山、龟山、凤水之目的神目。荷鲁斯Horus即昊是古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少昊荷鲁斯的形象是一位鹰头人身,头戴埃及王冠,腰围亚麻短裙,手持沃斯手杖与安卡符号的神祇。根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郭璞曰:“金神也;人面、虎爪、白毛,执钺。少昊蓐收是古埃及和古希腊的神祇。在古埃及和古希腊的考古发现中,都有左耳有蛇乘两龙或者手操龙蛇的神像。
在少昊朝的历代少昊中,有少昊少昊龙丘氏和少昊蛇丘氏。根据《绎史》、《拾遗记》、《艺文志》和《西王母神异传》记载,少昊朝末代有少昊龙丘氏和少昊蛇丘氏。龙丘氏少昊帝的居住地曾经在美洲。根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大荒东经记载的少昊之国在美洲,属于少昊帝龙丘氏的帝国。
少昊帝蛇丘氏属于末代少昊。根据《初学记》和《帝王世纪》记载,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十二而冠,二十而登帝位。颛顼佐少昊的少昊是少昊帝蛇丘氏。蛇丘氏少昊之国也在美洲等地。少昊蛇丘氏是少昊龙丘氏的裔子。
茶陵少昊后裔传承了萨姆文化,并将萨姆文化传播到古代埃及。古埃及萨姆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燧人弇兹氏时期的伊萨姆文化。在上古时期,湖湘地区的萨姆文化也称伊萨姆文化,最早源于燧人弇兹氏。燧人氏所建的遂明国的遗址在今湖南常德市澧县车溪乡南岳村一带。弇兹氏的弇兹国在今武陵山区,后来形成索国。茶陵少昊继承和传播了萨姆文化。
伊萨姆文化在埃及主要表现为Isis母神文化。Isis是伊萨氏的转音。在西方早期,由于氏族迁徙的原因,许多人名和地名后带有被通常翻译成“斯”的名词都可以译为“某某氏”。Isis母神文化是伊萨姆文化的一类,可以简称萨姆文化。埃及Isis母神后来成为希腊的母神。古埃及母神Isis从公元前5世纪起得到希腊人的崇拜。土著雅典人如同埃及居民一样崇拜母神Isis。从公元前2世纪起,雅典卫城附近建有母神Isis神庙,得到雅典官方的提倡和保护。在希腊Delos岛,官方也建立了萨姆神庙,提倡和保护萨姆信仰。到公元2世纪,埃及萨姆神庙或其他圣祠已经遍布雅典、科林斯、底比斯、阿尔戈斯、麦西尼亚、亚佳亚和福基斯(Phokis)等地。
在埃及早王国时期(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以前,太昊后裔和少昊后裔家族的一部分先后移民埃及,带去了太昊和少昊文化。古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表明,美尼斯是埃及历史上第一个作为人的埃及国王。从美尼斯开始,埃及“不曾有过化身人形的神作王。”美尼斯是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年)的首位法老。从美尼斯到卡,第一王朝共有八位法老。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在古埃及,人们相信法老也是可以转世再生的。此种宗教信仰源于年前湘西高庙文化。高庙文化的文字符号中已经含有宗教仪式的内容。
茶陵少昊后裔古埃及凤鸟氏人的文字是古埃及文字:
笔者研究发现,以上古埃及文字源于年前大湘西古文字。以下逐一分析古埃及文字的源头是大湘西古文字。
Vulture文字在古彝文中发音为shy。该字在大湘西古文字中原本不是Vulture鸟形状,而是shy。
Floweringreeds文字见甘桑石刻文MJ40-10-13甘桑石刻文MJ-07-09甘桑石刻文MJ39-17-12甘桑石刻文MJ39-10-14甘桑石刻文MJ39-05-11甘桑石刻文MJ37-12-04等。
Lowerleg文字在古彝文中发音为li。该字在古彝文中发音b时有刺猬等文字符号。
Twistedflax文字见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年前文字和甘桑石刻文PB02-03-03等。
Stool文字在古彝文中发音tu。见甘桑石刻文MJ38-05-29甘桑石刻文MJ37-15-10甘桑石刻文MJ33-02-01甘桑石刻文MJ19(2)-03-02甘桑石刻文MJ19(1-03-05等。
Loaf文字在古彝文中发音jju。见甘桑石刻文MJ38-05-25、QC-06-10等。
Mouth文字在东巴文字中发音为kv,意思有井口、出处、水口、源头等。见甘桑石刻文MJ27-06-07等。
Reedshelter文字见甘桑石刻文QC-06-02等。
Tetheringrope文字在古彝文中发音uop。
Water文字见甘桑石刻文QC-22-21等。
pool文字见甘桑石刻文QC-05-09等。
古埃及双音节和三音节的文字:
以上古埃及双辅音和三辅音的文字都源于大湘西古文字:
ir文字见甘桑石刻文LB01-05-12见甘桑石刻文LB01-02-05见甘桑石刻文LB01-09-11、甘桑石刻文MJ38-13-12甘桑石刻文MJ37-16-01甘桑石刻文MJ37-09-16甘桑石刻文MJ37-07-04甘桑石刻文MJ37-05-32甘桑石刻文MJ35-08-07甘桑石刻文MJ35-02-09等。
mr文字见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年前文字和甘桑石刻文PB01-05-01等。
sw文字在古彝文和甲骨文中为手。
wp文字在古彝文中发音ddur。
k3文字在东巴文字中是到达的意思,发音为tv。见甘桑石刻文QC-08-06、MJ42-02-08、QC-25-15等。
cnh文字见甘桑石刻文MJ12-02-09,甘桑石刻文LB02-26-15,甘桑石刻文LB02-32-03等。
htp文字见甘桑石刻文LB01-16-34甘桑石刻文MJ46(中)-02-05、甘桑石刻文MJ38-07-12、甘桑石刻文MJ38-08-06、甘桑石刻文MJ37-09-10等。
nb文字见甘桑石刻文LB01-01-02甘桑石刻文MJ35-02-10甘桑石刻文MJ31-03-08甘桑石刻文MJ32-01-03甘桑石刻文MJ29-06-02甘桑石刻文MJ24-01-07等。
ntr文字见甘桑石刻文MJ41-17-03等。
上述古埃及文字两个字母表中的不同文字有LMOPUV等文字。
G文字见甘桑石刻文QC-17-46等。
H文字见甘桑石刻文QC-06-02、QC-05-08等。
N文字见甘桑石刻文LB01-06-24等。
R文字见甘桑石刻文MJ41-13-06等。
U文字的圈状文字在大湘西水书文字中读音为pit,意思是弼星。也同于螺,读音为qhui。
Y文字见甘桑石刻文LB01-05-24等。
古埃及文字中的其他文字:
上述古埃及文字的其他文字中,第一行第六个字符见甘桑石刻文QC(2)-05-01。第二行第一个字符见甘桑石刻文QC(2)-11-10等。古埃及文字中常见的三花字符见LB01-06-34花蕊朝上。古埃及文字中常见的二花字符见甘桑石刻文MJ41-14-04花蕊朝上甘桑石刻文MJ41-12-20花蕊朝下。古埃及文字中的双圈文字见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年前文字、古彝文、水书文字、东巴文、怀化石刻文和甘桑石刻文。
古埃及数字文字:
10数字文字见MJ16-04-08MJ15-04-05等。数字文字见MJ11(2)-02-05QC-03-06等。0数字文字见古彝文。
大湘西古文字对古埃及文字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大湘西古文字是在几万年间不断积累而形成的。目前笔者所见大湘西古文字包括古彝文、甘桑石刻文、怀化石刻文、张家界夏朝青铜器铭文、三星堆古文字、东巴文字、水书文字等。大湘西古文字是几万年前开始逐渐创制而形成的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体系。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年前的古文字、苏美尔文字、迈锡尼文字、腓尼基文字、古印度地区哈拉巴文字、古希腊文字、古罗马拉丁文字、古代突厥文字、印第安人古文字等都源于大湘西古文字体系。年前古埃及的文字也属于大湘西古文字体系。
有的学者沿袭西方学者的说法认为中华文明源于古埃及。其实,只要认真查阅大湘西古文字包括年前怀化高庙文字符号和年前安徽双墩古文字以及甘桑石刻文、怀化石刻文等就一目了然。况且古彝文有00多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古彝文文献和彝族的姓氏谱系等都证明大湘西古文字的历史远比古埃及文字历史悠久得多。少昊后裔传播的古埃及文字源于大湘西古文字的历史真相需要社会各界去认真反思西方中心论对近百年学术界的影响。
关于大同思想网:大同思想网是由大陆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青年学者枕戈、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岳麓书院唐宏站博士发起,并有学界代表人物郑佳明、卢德之、陈明、秋风、林安梧、黄玉顺、伍继延、杜文忠、韩星、何真临、曾亦、韩秉欣、黄守愚等一大批学者支持的文化学术网,于年9月1日在湖南长沙成立。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大潮中,大同思想网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学网站之一。
欢迎向大同思想网投稿:
datongsixiangwang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