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曾祖父张思泉无私资助贺龙元帅建立湘鄂革命根据地、红二军团北上抗日的故事,一幕幕在脑海里呈现。
曾祖父原名张昌清,年6月24日(清同治5年)出生于湖南澧州(现为澧县)。年幼家贫,读过私塾,15岁在澧州学徒,18岁出师后到津市帮工,并改名为张思泉。
张思泉于年腊月初三(清光绪14年)雇轿由津市返回澧州。中途“换轿昜客”后发现坐垫下有一钱袋,内装银元块,一个帐本和3千元的借据,得知失主为津市富商俞宏伟老板。次日,张思泉专程来将所拾银元、帐本和借据完壁归赵。俞老板当即被张思泉“拾金不昧”的“人品”所感动。激情之下,欲将银元全部相赠,张思泉婉拒。俞老板遂决定将此银元无条件地借给张思泉作为经商启动资金,张思泉才欣然从之。次年,张恩泉双倍谢恩。
年(清.光绪15年)张思泉在澧州北门口独资开设“乾泰昌花纱行”。由于他天资聪慧、诚信为本、经营有方,生意如日中天,获利颇丰,商界称奇。在澧州和临澧购置了大量田地,清宣统年间(一一年)己成为享誉澧州的首富。
张思泉发家后,体贴民情,同情穷人,每逢灾荒年月,竭力接济穷弱并经常向涝旱地捐款赈灾、修桥、筑路和办学,深得老百姓的爱载和称赞,赢得澧州“张大善人”的美誉。
张思泉家大业大,树大招风,常遭县衙门的敲诈勒索,横征暴敛,苦不堪言。辛亥革命时期,由于政局的动荡、社会混乱,张思泉不堪忍受地方当局的勒索,毅然将乾泰昌花纱行和田地交由侄儿经营管理。民国初年迁徒津市。
张思泉具有精明的商务眼光,凭借津市“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索有“小南京”之称的地理特点,年(民国元年),以其雄资和声誉开设“裕记銭庄”,印发面额铜币串文纸币(总额银元20万元),流通九澧一带。由于商务活跃,生意兴旺,年复一年,利润颇丰,富甲一方。
年(民国11年),张思泉获悉原津市正大商号因经营不善,未能按期交付美国美孚煤油的货款,被美孚公司限定停业。张思泉抓住契机,立马和大儿张明培赴汉口与“美孚煤油汉口分公可”商谈并簽定经销合约。以银圆4万元作押金(后经美方同意,将这笔钱改为向美孚石油公司投资的股金),采取“先贷后款,按期结账”的方法,在津市开设“镇大煤油公司”代理商。合约簽定后,张思泉争分夺秒,立即在新码头正街(现人民路号)修建营业场所,定名“镇大美孚煤油公司”,亦称“镇大油行”(后简称“镇大”)。
当时“镇大”系津市“首栋三层大楼,设计中西结合,欧式砖混结构,石库门面,门首两侧筑有花台、花台围着铁栅栏、店堂宽敞明亮,格调高雅,气派恢宏,非常引人瞩目。张思泉自任经理”。“镇大”营业不久,张思泉又投入巨资在对河阳由垸河畔购地修建油库与码头,使“镇大”的实力和形象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由于张思泉诚信经营、广做慈善、口碑极佳,生意越做越大,多次获得美孚洋行的赞赏。年(民国13年)为充分利用澧水流域的水运抠纽边境物资集散中心的地理优势,张思泉又增开“申昌油行”代美孚收购桐油、棉花、苎麻等土特产品运销汉口等地。并在湘西、大庸(现为张家界)、慈利、石门、临澧、南县、华容、安乡、澧州等地设代(经)销网点67处和相应的钱庄,占领九澧湘鄂边界各县煤油市场。同时,在汉口、长沙、大庸、慈利、溪口设立专庄,收购调运桐油与棉花。由于网络密布,渠道通畅,每年煤油销量达80万公斤以上。桐油、棉花经销蜚声九澧湘鄂一带,名噪一时,张思泉一跃为湘北首豪,名贯湘鄂。
张思泉为人厚道,开明大方,急功好义,广结人缘。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凡过往军队频繁向津市索捐,常与商会发生矛盾与摩擦,为保地方平安和息事宁境,张思泉每次都是深明大义慨然认捐。他的一贯舍已为人的善举,受到业内人士的崇敬和拥戴,被视为津市商界精神领袖。此外,当地方学堂经费短缺,张思泉亦经常捐资、襄助地方教育,为人所称道。
年(民国14年)4月15日,贺龙(湖南桑植人)正式就任澧州镇守使。上任后,除暴安良,废除各种苛捐杂税、稳定地方民心,商贾们无不拍手称快。贺龙对张思泉为富一方和开明好施也早有耳闻。张思泉在商会的安排下与贺龙见面。两人一见如故。此后,过从甚密并结为情谊笃深的“忘年之交”。因张思泉长贺龙30岁,直呼其字“云卿”,贺龙亦拜张思泉为“干爹”,面唔则尊称“张二爹”。此后,只要贺龙来津,均把张家“镇大”当作自己的家,并经常与张思泉促腾谈心。张思泉还教贺龙识字、写字。贺龙最爱练写孙中山的“世界大同”四个大字。凡贺龙在津市倡导的各项利民义举,张思泉均积极响应。如资助上海“五卅”惨案受难工人、津澧地区的扶危济困、救灾赈荒、兴办半日制学校、修桥、筑路等,张思泉总第一个响应,资助最多。
年8月6日,贺龙任国民政府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后,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并恽师北上。在离开津市时,张思泉积极组织全体商会人士为贺龙捐款,支援国民政府革命军开赴武汉,参加北伐战争。
年(民国16年),贺龙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蒋介石悬赏10万元大洋收买贺龙的人头。年2月下旬,贺龙为创建湘鄂边区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他与周逸群、卢冬生、贺绵斋等一行秘密潜伏津市,先隐居在镇大油行襄阳街货棧,后转移至吉大同寺。贺龙还召见了湘鄂边“地下骨干”,了解敌情,谋划组织革命队伍。为筹资购买枪支弹药,贺龙深夜派副官潜入镇大找张思泉资助。在白色恐抪的年代,张思泉不顾背负“通共”杀头的风险,立即筹备3千银元,密派亲信星夜送到古大同寺交给了贺龙。不久,贺龙发动了湘西“桑植”起义,成功地创建了湘鄂边区革命根据地。
年(民国19年),贺龙将军率领工农红军首克津市,红二军团指挥部设在“镇大”二楼。大门两边贴了一副“军纪如铁,国法如炉”的对联。由于时局混乱和商务操劳过度,张思泉这时已重病缠身正在对河美孚油库养病。11月9日晚,贺龙不顾战务劳累,带着一名副官,由张明珈(张思泉次子)带路到油库探望,与张思泉彻夜长谈。这一夜,贺龙对张思泉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即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扩大革命地,壮大红军队伍,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建立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张思泉殷切地期望贺龙革命成书后,共产党能为老百姓营造一众望所归的太平盛世。11月11日,贺龙在撤离津市时,张思泉嘱咐张明珈给了贺龙4千大洋补充军需。
年(民国19年)12月3日,贺龙率领红二军团再次攻占津市。此战红军伤亡较大,部分伤病员驻扎在“镇大”养伤疗伤,军部仍设在“镇大”二楼。12月6日晚,贺龙带着副官在张明咖的陪同下,看望了养病的张思泉。并嘱咐“干爹”多保重身体,早日康复。12月8日,在红军撤离津市向湖北松滋、杨林寺转移时,张思泉怀着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又吩咐次子张明珈资助给了贺龙6千大洋扩充红军队伍。谁知,这次分别竟成了永诀。
张思泉于年(民国20年)7月28日在津市病故。享年66岁。安葬在津市窑城渡附近的八仙庙。根据其生前遗嘱“镇大”交由次子张明咖掌管,并继续资助贺龙,直至贺龙革命事业成功!
年(民国24年)8月24日,贺龙率领红军第三次攻占津市并做短期休整。指挥部仍设在“镇大”二楼。战斗告捷后,红军用松柏在“镇大油行”门前扎了一个大门楼,掛出了“苏维埃政府”牌匾。张账苏维埃政府布告,宣传我党“抗日反蒋”的主张,扩大红军队伍,招募新兵,筹集军需,为“长征和北上抗日”做准备工作。
贺龙得知张思泉已作古后,伤感万分,带着副官,在张明珈的陪同下,专程到张思泉墓前跪拜并口中念到“干爹,您是的贵人,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您对我的多次资助,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干爹,您安息吧!”
贺龙驻扎在“镇大”期间,张明咖按照曾祖父张思泉生前的遗愿,为资助贺龙,极力将镇大存油拍卖、货款数次交给贺龙,作为红军长征经费。同时,张明珈还协助贺龙召集全市所有裁缝和周边弹匠来镇大,夜以继日地为红军赶制军棉大衣、被褥、被套、挎包、帽子、绑腿、布鞋等。津市“十万寒衣送红军”感人事迹广为流传。贺龙在津市筹备了大量长征所需物资和药品;还招收工农青年近0人,扩充红军队伍。年9月13日,贺龙带着休整的红二军团部队,满怀着全市人民的深情厚意,从津市出发,开赴桑植,踏上了艰难的万里长征之路。
曾祖父张思泉的一生光明磊而充满传奇色彩。他是乱世中的商业奇才。他有崇高的品德和理想,他思想进步,深明大义,他爱国爱民,是我国杰出民族资本家。他与贺龙的真挚友谊和对革命的贡献将彪炳史册,永为后人所传颂。
贺龙元帅。
贺龙和战友们在一起。
史料源于:津市市志、澧县县志、津市市党史办资料、津市革命老区资料、(张氏族谱)等文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