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龙文泱
3月31日,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揭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省澧县鸡叫城遗址从众多重大发现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考古专家、媒体对此评价:沉寂千年,一鸣惊人。
“入围本次评选终评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6个,辐射的年代是公元前年左右至公元前年左右。这个历史时段,人类史前社会从简单到复杂化加速发展,是我们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历史阶段。”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表示,6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展现了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最终,3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包括鸡叫城遗址。
鸡叫城之所以成功入选,因为它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典型案例。它展现了长江中游地区,在稻作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地方文明。
(年10月9日,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辜鹏博摄)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基础
关键词:F63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基础”“规模体量之大,保存之完整,刷新了我国木构建筑史”……鸡叫城里的木构豪宅F63惊艳了全国考古界。新石器时代考古头一次发现这样保存完整、规模体量都非常大的高等级建筑,更新了考古工作者的认知。
它位于遗址的西区。这里因为揭露出了一批木构建筑,被认为是高等级建筑区,F63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F63的布局是规规整整的长方形,五开间七室,面积达平方米,加上回廊面积达平方米。它的建造年代为距今约年前,比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目前我国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晚多年。但F63让人惊叹的是它地下的建筑基础。
一开始建造干栏式建筑时,远古人类往往是在地上打一个洞,把木柱(或竹子)插进去,没有在木柱底部垫板。后来的人们为了不让柱子在较软的泥土中下陷,会在柱子下垫上比柱子横断面大的垫板。鸡叫城遗址的F63,柱子下垫的是超大的木板,最长近8米。
考古工作者为我们复原了鸡叫城人打地基的过程。第一步:挖出又长又宽又深的基槽。第二步:垫上又长又宽的完整木板。它们最长的近8米,宽度多在0.43米左右,厚度多在0.1米左右。第三步:在木板上立上又粗又长的大木柱。粗壮的黑色木柱残段显示,木柱直径多在55厘米左右。这样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柱子的受力面积。当时没有金属工具,鸡叫城人是用石制工具和木制工具加工出这些巨大的木材的。
这座房子长什么样?人们很好奇。
在3月30日举行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鸡叫城遗址项目负责人郭伟民首次向公众披露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怡涛教授团队的复原研究结果。4个方案中的F63均以木结构为主,茅草屋顶,十分雄伟。
(“史前豪宅”F63复原图。被访者供图)
史前社会与文明过程的典型标本
关键词:鸡叫城聚落群
毫无疑问,史前豪宅F63不是凭空诞生的。它的建造,必定以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城或聚落为基础。
鸡叫城遗址位于常德澧县,距离“中国最早的城”城头山13公里。遗址于年被发现,在年之前,历经4次发掘。至年,鸡叫城遗址作为“考古中国”重点实施项目,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展了连续三年的发掘,时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担任项目负责人。
在这一次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鸡叫城聚落群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彭头山文化时期到肖家屋脊文化时期,即距今约年至距今约年前。这多年里,它的发展是连续且稳定的,逐渐从普通居住点发展为环壕聚落,最后形成城壕聚落及聚落群。
鸡叫城最终形成的三重环壕的聚落结构,在长江流域属于首次发现。城内的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含城墙),功能分区明确:第一圈环壕以内是城的主体;第二圈环壕以内是生活区、居住区;二重环壕以外,主要用来种水稻。
这些发掘成果显示,鸡叫城聚落完整经历了史前稻作农业社会从初步复杂化到史前文明起源、发展、兴盛、衰落的全过程,是研究我国史前社会与文明过程的典型标本。
展示史前稻作农业文明盛景
关键词:2.2万公斤粮食仓储
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国家起源,这是国际考古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