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临澧县望城街道看花村距县城5公里,辖21个村民小组、户人,共有耕地亩、山林亩,是一个典型的丘陵村。
看花村支村两委立足村情实际,科学谋划,通过“三个入手”激发文明活力,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攀升,昔日的问题村一跃成为无上访、无偷盗、无打架斗殴、和谐稳定的市级文明村,全村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新风貌。
从村规民约入手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初夏时节漫步看花村,只见一条条入户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矗立在道路两旁,村民活动广场宽阔明亮,一派文明和谐的景象。其中,村头镌刻的村规民约碑文格外引人注目,“看花村,灵秀地,兴农业,同富裕;建房子,经审批、公家物,要爱惜;村风良,民风淳,游客来,勿欺骗;爱国家,爱集体,跟党走,志不移……”这篇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在看花村妇孺皆知,是村民耳熟能详的“名篇”。
看花村过去曾是县里有名的问题村,村里矛盾多、上访不断。
年,支村两委换届,村民们共同推选的新支书谢付军走马上任。为了改变看花村的面貌,谢付军和支村两委决定从制定村规民约入手,凝聚人心,提升村民文明素质。
在制定村规民约的过程中,支村两委群策群力,在屋场会上引导村民开展大讨论,广泛吸纳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新的村规民约一经出炉,就得到了村民的充分认可。“以这种‘三字经’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村民的欢迎。”村干部介绍,看花村村规民约“三字经”摆脱了以往的那种生硬、枯燥的形式,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言简意赅,而且涉及遵纪守法、文明新风、道德礼仪、环境卫生等诸多方面,内容紧贴农村生活,具有刚性和可操作性。村民们都说“三字经”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更是充满了正能量。
“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结束的一种手段,对提升村民文明素质有很大推动作用。通过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大家伙儿气顺了、人心齐了,矛盾纠纷也化解了,村民的幸福感、认同感大大提升。”村支书谢付军深有感触。
从治理环境入手增强文明卫生意识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看花村把治理环境与文明乡风有机结合起来,在整合资金和凝聚合力上下功夫,全力推进“文明美村”建设,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每年评选一批“美丽庭院”“文明家庭”“星级农户”,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看花村成立环境卫生理事会,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个组设置环境卫生公示牌,对每个农户实行量化打分。然后每季度评选出文明卫生户,召开大会表彰,并在村广播会上通报。村里建立考评机制,制订科学合理、奖惩分明的督导检查考评办法,坚持日巡查、周督导、月评比、年总评工作机制。对21个村民小组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考核结果与奖补资金和组长的务工补贴挂钩。
与此同时,看花村加大环境卫生投入,完善环卫配套设施,村里投入50多万元配置清运垃圾车1台,配备6名保洁员,添置垃圾桶多个,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垃圾处理一律进垃圾填埋场,还定期开展“三清”即清垃圾、清路障、清淤泥工作,从根本上治理面上污染。
此外,看花村大力创建幸福屋场和美丽庭院,对村组道路栽植行道树、村民房前屋后实行美化亮化,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共建宜居利居、生态秀美的幸福家园。村里近年来投资多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盏,绿化主干道5.6公里,建成两条高标准的绿化花廊多米,建成幸福屋场3处,美丽庭院个。
从寓教于乐入手丰富文明文化生活
文明乡村跃然出,幸福花开“看花”来。看花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厚植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通过挖掘振兴乡土文化,全面深化和提升乡村精神文化内涵,激发乡村振兴新风尚。
看花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彰显文明乡村魅力。充分利用村远教多媒体阵地,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和文明礼仪培训活动,涵养文明新风;在村中心地带添置了4处健身器材,方便村民文明娱乐、科学健身;组织了近百人的广场舞队,并积极参加县、街道组织的文体活动,提振村民的精气神。村里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寓教于乐,如每年和县荆河剧团开展送戏下村联谊活动等,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而且有效拉近了干群关系。
关爱一老一小,弘扬传统美德。每逢端午佳节,看花村组织开展端午主题活动,组织志愿者和留守老人们一起动手制作粽子,“不管大节小节,村里总是记得我们。”吃着香甜软糯的粽子,老人们开心的心情溢于言表。为了更好开展防溺水宣传工作,看花村成立了一支“防溺水儿童团”特别宣传队,
年7月14日,这支宣传队正式“上岗”,30多名小朋友挥舞着“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的小旗子,拿上防溺水的知识宣传单,活跃在村里各个大道和农家屋场,向全村进行防溺水知识宣传,有效提升了村民的防溺水意识,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肯定和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看花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志愿服务队,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两年来开展关怀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助力核酸检测、弘扬雷锋精神、加强普法宣传、宣传文明祭祀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积极倡树新时代乡风文明新风尚。(罗海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