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肃立,默哀一分钟。”5月24日上午9点,常德澧县弘毅学校多名师生齐聚操场,送别澧县弘毅学校优秀学子——袁隆平院士。
“同学们,那位可亲可敬的爷爷再也不能来学校看望我们了……”,校长赵玲在会场上几度哽咽,并向学生们回忆了袁隆平曾回到母校的激动神情、与少先队员互动的亲切面容、鼓励弘毅学子成长的激昂话语……
年9月22日,学校举行恢复原名揭牌仪式,袁隆平亲临现场,并题写了“澧县弘毅学校”校名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校训。
据悉,袁隆平曾亲述:年,为躲避日寇,他随父母从北京逃难到汉口;年8月,他们又辗转来到澧县城,租住在澧州正街(今人民路)泰顺隆药铺,就读在当时澧县的弘毅小学。
他说:“虽然当时战乱,但弘毅学校的老师教书很认真。语文老师是个老先生,蛮恶,背不得书、默不到字就用竹片打手板,打得沁疼的,有时候手都打麻。教数学是个女老师,她讲的负负得正我硬搞不明白,后来读初中时学几何,数学老师说任何一个角都不能(用尺规)三等分,我想不通,所以我后来对数学一直不感兴趣。”
“学校是一个道观(即紫极宫)改的,道观的大堂就是礼堂,两边厢房就是教室。我们当时租住在学校斜对门的泰顺隆药铺里。上学去的街上(正街即今人民路)全部铺的青石板,尽是老房子老铺面。澧县的小吃蛮多,我最喜欢吃油股条和饺儿。我在澧县过了一个年,春节时,狮子龙灯竹马马蛮热闹……”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4日,在响彻整个校园的呼号声中,全体师生有序来到袁隆平院士文化墙前,敬献鲜花、卡片、画像,并深深地鞠躬。
悼念仪式中,出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白发苍苍,神情凝重,甚至饱含泪花,他们是八方楼和敬老院的老人,自发来到学校袁隆平文化墙前告别。
“袁爷爷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自己的事业,把答卷写在稻田里,也写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田里。袁隆平精神就是‘弘毅’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志存高远,不负韶华,才是对袁爷爷最好的告慰”赵玲说。
潇湘晨报记者骆一歌通讯员汪东飞李春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