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史前完整木构建筑基础
专家们观看巨大的木柱
考古挖掘现场
野生猕猴桃样品
10月9日上午,离中国最早的城——城头山仅13公里的澧县鸡叫城遗址突然聚集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及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考古文博学院的30多位专家,他们来这里,是要参加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
鸡叫城遗址位于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原复兴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城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合作,在那里进行了勘探,年进行了发掘,至今已有许多新发现。其中最为震撼的是鸡叫城史前完整木构建筑基础现世。当天上午,当保护的塑料薄膜揭开,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巨大的木结构建筑基础呈现在专家们面前,大家都被这令人震撼的场面吸引,纷纷进入探方细细观察。
在现场,指挥参与本次考古发掘的湖南省考古学会理事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郭伟民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范宪军成为现场最受欢迎的人物。专家们不断追问细节,在巨大的木柱、木板和绳子边停留、拍照。专家团队时而聚拢,时而分开,他们对现场的所有遗物遗存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看到基槽内支撑木柱的木垫板依然向东边的稻田下延伸,看不到尽头,令人震撼、期待。
据了解,目前鸡叫城遗址揭露出一批屈家岭文化时期的木构建筑,其中尤以F63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其完整的木构基础得以整体揭露。F63体量之大、等级之高、结构之规整、保存之完好,实属罕见。
同时,考古专家还在这里发现了22吨稻谷产生的谷糠。据悉,在遗址西发掘区揭露的大致属于屈家岭文化(距今约—年)早期的谷糠层堆积,面积约80平方米、平均厚约15厘米,也是本次发掘的重要发现之一,反映了屈家岭文化早期鸡叫城遗址稻作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专家根据调查结果测算出,产生这些谷糠的稻谷达22吨,脱壳后的稻米约14吨。如果按照一日两餐、每餐3两米饭的标准,大约可供个成年人吃46天。
另外,此次发掘中,还发现了炭化粟。粟,去壳后即是小米,是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澧阳平原的旱地上也能种植。考古工作队在灰坑、灰沟、壕沟和文化层中采集了大量土样,还筛选出悬钩子属猕猴桃、野葡萄、桃、君迁子、栎果、紫苏、花椒等植物。说明鸡叫城先民除大面积种植农作物之外,还在附近的山林中采集了较多的野生植物以丰富自己的“餐桌”。
(编辑:邓 霞)
(审核:梁先海)
(签发:杨 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