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澧县 >> 澧县特产 >> 甘溪滩的红与绿

常德市澧县甘溪滩镇地处西北边陲山区,与湖北接壤。曾任常德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的夏学荣老先生便出生于此。这些年来,他一直心系乡梓,为镇上的乡村振兴出了不少力。夏老先生多次对我说,想去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看看。“那是一片红色热土,贺龙曾在那里酝酿革命,红十二军军长游端轩出生在那里,他为国捐躯时年仅32岁……”

被夏老先生的故乡情感染,也为小镇上的红色故事吸引,我决定陪他回老家走走。

从常德城区出发到澧县甘溪滩镇,约需一个半小时车程。临近甘溪滩镇,便见甘溪河。甘溪河是涔水的一条支流,两岸青山如黛,风景秀丽。沿河有一条古道,是连通湘卾川黔的通商要道。这条商道从盛唐沿用下来,流通着食盐、皮草、木炭、桐油、茶叶、丝绸布匹等众多商品。

甘溪滩因甘溪河而得名。

本文作者(周光曙)与夏学荣在甘溪滩西五区苏维埃旧址合影

“甘溪滩是贺龙闹革命的地方,而那个叫游端轩的年轻军长,让我的家乡声名远扬,甘溪河,流淌着多少红色故事……”车上,年近八旬的夏老先生,说起自己家乡,仍激情满满。

游端轩何许人也?

资料显示,游端轩,年2月8日出生于澧县甘溪滩镇。

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年秋毕业后随军南下参加革命,年春,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随军上井冈山。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部队转战赣南闽西,任红四军第四纵队参谋长,12月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年夏,调闽西地方红军工作。同年11月,闽西红二十军和二十一军合编为新红十二军,他任该军第一团团长,率部参加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年任闽西红十二军三十四师师长,率部参加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后,带领部队向连城、长汀、清流发展,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为巩固和扩大闽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年秋,任新红十二军军长兼三十四师师长,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率部绕道千里,诱敌深入,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胜利。年10月,新红十二军重归十二军,合编成立福建省军区总指挥部,他任福建军区参谋长,代理红十二军军长兼三十四师师长。年3月,当选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为扩大红军和闽西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年2月,他被调离了省军事部长的原职,任闽西红十九军五十四师师长。不久,任红十九军军长,同年11月重任福建军区参谋长。

年9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红军失利,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游端轩奉命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在反击敌人的“围剿”中,他率领部队孤军奋战,年4月,壮烈牺牲于福建武平,年仅32岁。

这样一个壮怀激烈的人物,怎不让人心潮澎湃?

以游端轩烈士纪念广场为依托,当地修复了部分澧县西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屋内收录了贺龙组建苏维埃政府时期使用的文物和部分珍贵照片,生动再现了贺龙元帅当年在这里征兵、打土豪的革命历程。

游端轩烈士纪念广场的英雄石像、牌楼、展览馆、文化墙等向我们讲述着一名革命烈士短暂而熠熠生辉的一生。

甘溪滩镇党委书记王金桥书记说,因为游端轩烈士牺牲得太早,当时的资料非常有限。为了祭奠游端轩烈士,让他魂归故里,也为了查找更多的先烈资料,在相关部门的倡导组织下,一支八人队伍,沿着当年先烈走过的足迹,踏上了寻访之路。

年10月,几经周折,一行人终于来到掩埋烈士忠骨所在地——福建省武平县上湖村。那天,细雨霏霏,在烈士陵园,古北村前任村支书周章军虔诚地捧了一把染过烈士鲜血的泥土装在盒子里,用红绸包好,轻声说道:“游军长,老家来人了,跟我们一道回家吧!”

之后,沿着游端轩当年走过的路,一行人遍访赣南、闽西和井冈山,并在福建长汀县濯田镇,找到了两位健在的老红军,他们当年都是和游端轩一起战斗的士兵。两位老人都已99岁高龄,卧病在床,但是一看到游端轩的照片,不禁喃喃自语,老泪纵横。

年11月3日上午,一行人怀抱着游端轩的灵土和遗像,回到了古北村。村民们早已等候在那里,他们搭好了祭台,拉出了醒目的横幅,上面写着:敬迎红军将领游端轩魂归故里;先烈忠魂,浩气长存。

此后,为了更好地纪念游端轩烈士,传承红色文化,古北村启动了“三个一”红色文化工程,即:一面红色文化墙、一座英雄石像、一本烈士传记。甘溪滩镇党委、政府在游端轩旧居的基础上,于年建成游端轩烈士纪念广场,并对外开放。

甘溪镇党委书记王金桥告诉我们,随着纪念广场各种设施逐步完善,这里已经成为湘北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先后成功挂牌“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甘溪滩,红色文化,已转变成绿色经济。

王金桥书记介绍:“甘溪滩不仅要红,更要绿。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我们走绿色有机之路;在农旅融合发展上,我们一直坚持人文、生态的发展理念。”

时值仲夏,我们看到茶农们在太青山茶园里忙碌,山脚下的厂房里,制茶师傅们熟练地翻炒茶叶,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茶香。这里生产的“双上绿芽”是地理标志产品,已获中国驰名商标,畅销各地。绿色产业不止是茶叶。近年来,该镇除种植茶叶1万亩外,中药材种植面积近万亩,油茶种植面积亩,该镇规划建设的中药材特色小镇被列入常德市“十四五”发展规划。

甘溪滩的绿色茶园

下午,我们来到探峪村。王金桥书记介绍,20世纪70年代,这里常年干旱缺水。当时,为解决饮水灌溉问题,在原甘溪区公所领导下,原东门公社组织14个专业队,从长冲水库修渠引水,组织村民开山凿渠。共挖砌土石方万立方米,消耗水泥吨、炸药74吨、钢材4吨,历时5年(.x-.x),最终建成了长1.5万米的长渠。长渠建成后,流经8个大队,74个生产队,灌溉农田多亩。当地群众为纪念此项工程,便用石刻碑记下此渠和修渠英雄们的事迹,并为此渠取名为群英渠。

而今的探峪村已是绿树成荫,瓜果飘香。

随后,我们来到马溪村。

年底,马溪村全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发起成立了澧县海福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澧县海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7家新型经营主体。每年,这几家合作社仅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支付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分红等资金就达上百万元。而今,该村的石菖蒲药材已成为全镇的龙头产业。

夏学荣老人的老家在狮象村。狮象村党支部书记皮爱军满怀深情地说:“狮象村是县级文明村、县级人居环境十佳村、县级无上访村。目前道路户户通,自来水户户到,目前正在建设一处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幸福屋场。我们村的幸福生活,与老领导夏学荣是分不开的。多年来。他一直关心家乡,前不久,他还为村里捐赠了几十盏路灯,给全村带来光明,家乡人民一直对他心怀感激……”

暮色苍茫处,又见甘溪河。两岸翠绿,夕照生辉……(作者系《华声》杂志副总编辑周光曙)

一审:陈实

二审:谭云涛

三审:王郭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