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鸡公山遗址
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小北门外4公里处的郢北村鸡公山,为旧石器晚期遗址。文化层厚达1米多,共有两期文化堆积,第一期距今五万年前,第二期距今约二万年。遗址周围没有岩石,可知其加工所用石料来自它处。鸡公山遗址内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打制石器、石核和石器废料,中部有数个由大量石器围成的不规则形空地,鸡公山遗址是一处长期使用并保存完好的石器制作场,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平原居址的空白。
2.内蒙古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
敞口桶形陶罐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属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共有不同时期兴隆洼文化半地穴式房址余座、窖穴余座、居室墓葬30余座。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及动植物遗骸。遗址聚落内所有房址成排分布,外围环绕椭圆形壕沟,是中国已揭示的最完整的原始村落,是中国年建筑史上的奇迹;发现成批的居室墓葬,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奇特的埋葬习俗;人猪合葬现象,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尚属首例。出土迄今中国年代最早的磨光真玉器,是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最宝贵的实物资料;出土的墓主人腰部的蚌裙,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完整的服饰资料;出土的完整骨笛,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乐器;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数量最多,是兴隆洼先民从事狩猎活动的实证。因此,兴隆洼遗址被称为“华夏第一村”。
3.湖南澧县城头山屈家岭文化古城址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东溪乡南岳村,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发现于年湖南省文物普查时,年至年,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平方米,先后出土有古城遗址、氏族墓葬、大型祭坛、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等大批珍贵文物。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对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建立以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年,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镌刻于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
4.江苏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
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赵陵村,为一海拔高10.5米的椭圆形土墩,是良渚文化早期大型土筑高台。在遗址外围南部和西北部发现一批殉人墓葬,殉人半数被砍掉下肢或双脚。如此大规模的杀殉现象在良渚文化中尚属首次发现。在土台之上还发现有随葬品更丰富的大墓,M77出土精美玉器件。经过、、年3次发掘,揭露面积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达9米,上层属春秋时代,中层属良渚文化,下层属崧泽文化;共发现以良渚文化为主的墓葬94座,均与土台关系密切,按墓主贫富贵贱分区埋葬,并有规模较大的集中杀殉现象,这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属首次发现。出土文物余件,其中玉器余件,石器余件,陶器余件。神人鸟兽透雕玉饰工艺精湛,代表性文物。赵陵山遗址对研究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有重要意义,年5月,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山西晋侯墓地的发现与研究
鸟尊曲沃北赵村晋国墓地出土
发掘于山西省曲沃县。曲沃晋侯墓地是一处西周早期晋国王侯贵族墓地,埋葬时代几乎贯穿整个西周。已发现8组17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陪葬墓4座、祭祀坑数十座,并探明车马坑5座。出土大量华丽精美的玉器、青铜礼器等,是迄今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玉器。晋侯墓地的发现是二十世纪西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为确定西周时期晋国的始封地以及晋国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6.河南丹江口水库楚国贵族墓
位于河南省丹江口水库浙川淹没区内。共清理春秋、战国楚国墓数十座,出土文物千余件,为探索丹江流域的埋葬习俗、楚都丹阳地望和深入研究楚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和尚岭1号墓有3件铜鼎有铭文,2件升鼎的底部有“克黄之升”铭文,墓主人为楚箴尹克黄,2号墓出土有7件鼎、9件钮钟、8件镈钟等百余件文物,有20多件铜器有铭文,钮钟上有明确的关于纪年的铭文。
7.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群
位于安徽省天长市,共清理墓葬25座,除一座战国晚期墓葬外,其余都为西汉早、中期墓葬。墓葬集中在约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一人单葬与双人合葬两种。出土文物种类繁多,有铜器、铁器、漆器、木器、玉器、陶器、玛瑙、琉璃、银器、角器等,计件。主墓一号墓,坑长4.8米,宽3.5米,为夫妇合葬墓,随葬品余件,墓中出土玉、银、铜、木四种质地五枚印章,墓主桓平,为西汉广陵王中宫谒者。十九号墓中出土一枚木质漆印,根据两墓桓姓及许多漆器上有“桓乐”“桓安”“大桓”等铭文,推断三角圩汉墓群为桓氏家族墓群。
8.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
牛虎铜案
李家山古墓群为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墓葬山顶部及西南坡,墓穴为竖穴土墓,除个别墓有木质棺椁外,一般均无葬具。李家山古墓群,按规模分两类墓葬,第一类规模大,分布于山顶,出土“牛虎铜案”的24号坑就属此类;第二类规模较小,分布于西南坡。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金、银、铁、玉、石器物,可分为礼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此外还有各类贮贝器、各类铜鼓、、铜编钟、立牛葫芦笙、曲铜锄、孔雀衔蛇纹锥、手执形銎戈、铜柄铁剑及金鞘饰、鹿形金饰、金腰带、各类铜扣饰等精品。其中“牛虎铜案”最为珍贵,高0.43m、长0.76m,是云南古代青铜文物的杰出代表,于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通过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文物。
9.内蒙古辽代耶律羽之墓
溜金铜冠耶律羽之墓出土
耶律羽之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乡)古日板呼舒嘎查(村)。墓地三面环山,形如簸箕。耶律羽之墓墓室的砖全为绿色琉璃砖,这在以往发现的众多贵族墓,甚至历代皇帝陵中都是未曾见到过的;分设在主室北壁和东壁之下的两个棺床,北床为耶律羽之,东床为其夫人。分床葬法,与以往辽墓同床葬法有区别。耶律羽之墓随葬有大量精美遗物,主要有金银器、铜器、铁器、陶瓷器、丝织品、车马器、木器,以及玉、玛瑙、玻璃、水晶、琥珀饰件等,制作精美,工艺考究。
*耶律羽之(—),乳名兀里,字寅底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堂兄弟。会同四年(年)八月十一日去世,享年52岁,谥号文惠。
10.河南洛阳北宋衙署庭园遗址
开封府正厅重檐大殿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中州路南侧,为北宋时期的遗址,是中国古城中首次发现的宋代园林,为研究宋代大型官府衙署的园林建筑布局的整体风貌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衙署门址位于庭园以南40米处,建于夯土之上,两侧设地袱石以立排柱,中有车道和踏道,横中部有严谨的门扉结构,应属于宋《营造法式》中所述的在地袱石之上立有排叉柱的“过梁式”木构门洞。车道由两排平行的石条组成,石条的中线间距1.55米,即为当时车轨的宽度。衙署庭园遗址东西两侧是2条长廊,宽4.5米,长达50余米。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