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81250.html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刘燕娟通讯员肖玲玲4月20日,临澧县佘市桥镇殷家村道水河边的瓜蒌种植基地,村里的几个贫困户正在种苗。去年,这里还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村党总支书记邹成告诉记者,这块地有多亩,是块滩涂。年前种过杨树,砍伐后就一直荒着。村里近九成的劳力都在外务工,剩下都是老弱病残,想拿这块地做点事,一没劳力、二没方向、三没资金,“说这是块‘烫手的山芋’真不假,舍不得,却拿不起。”去年4月,这块地突然“火”了。常德市委办驻该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市委办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黄道松看上了这块地。黄道松带着队员挨家挨户“摸家底”时发现,这个有着户名贫困人口的城郊村,是个无产业、无资金、无特色的“三无”村。全村集体经济只有集体所有的田地,男女老少除了进城务工,没有其他出路。得知村里有这么一块地,黄道松立马奔过去,“得搞点事情做。”他找来邹成商量,但邹成坦言,村里没办过产业,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知道做什么。黄道松决定先带大家出去看看,见见世面。他带着村支两委成员,先后去石门、安乡等地,看当地发展较好的农业基地。在他的带动下,村支两委成员的胆子上来了,劲也上来了,“黄书记,你带着我们干。”到底干什么呢?“我们想过招商引资,种植优质水稻。但投资商来一看,说地太小,效益不会太高。猕猴桃、葡萄、蔬菜大棚这些热门产业,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压力大。”黄道松说,工作队的想法是,一定要给殷家村留下一个带不走的产业,要在“造血”上做扎实文章。一筹莫展之际,黄道松得知种植瓜蒌效益不错,于是又带着队员去了石门、澧县等地。“我们发现,瓜蒌种植周期短、收益快,而且周边种植规模不大,这块地也适宜瓜蒌生长。”黄道松说,瓜蒌种植“农户+企业”的经营模式,非常适合殷家村的现状,“不愁销,种苗由企业提供,成本压力小,还有技术保障。”说干就干,他们选定安乡县一家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采用“农户+企业”的模式对这块荒地进行开发。“我们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对这块荒地进行瓜蒌种植开发。贫困户采用土地流转、提供劳务等方式入股分红。目前,全村的贫困户都参与其中。”邹成说。“这个百亩瓜蒌基地,预计年收益30多万元。”黄道松说,工作队还在继续探索,如何在产业链、规模种植上进一步提高“造血”功能。[责编:曾璇][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55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