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有多少种“打开方式”?岳麓山,不高不奇。但胜在人文锦绣、林深岳秀。当我们第N次攀爬它,却越来越觉得,并未将它“走透”。不如为一次次的攀登寻找一个个主题吧。暮春谷雨,岳麓新绿,我们登山访亭。
自卑亭、吹香亭:游道的起点
来爬山的人在麓山脚下看到的第一个亭子,是东方红广场边的自卑亭。自卑亭没有柱子,而是由四面白墙合围,每面墙上开拱门,外表看起来倒更像个气派的土地庙。
自卑亭的名字取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君子的修身方法,好比长途跋涉必须要从近处启程,又好比登高必从低处攀登。现存的自卑亭建于咸丰年间,也是岳麓山现存最古老的亭。当时上下山的路恰从亭中穿过,行人可以在亭中躲避风雨烈日,想必曾经是极其热闹的。
据网友anny回忆,从三十几到十几年前,自卑亭里还开设小卖部,先是卖些瓜子儿冰棒汽水,后来改卖些报纸杂志纪念品。
如今的自卑亭常大门紧锁,鲜有游客注意。偶有人驻足于亭前文物铭牌前,逐字读其名字来由,自顾自地“哦”上一声,像是与这座有点落寞的古亭互动。
撇下登高路上热闹的人声,向湖南大学图书馆方向前行二百来步,吹香亭于一池绿水中端坐。
黉门池中荷叶尚未挺水舒展,但在亭中依稀可闻池边海桐花清爽的香气。吹香亭曾被日军炸毁,如今所见为年按原建筑修复的。青灰的瓦片亭柱,配上青绿的亭脊,古朴大方。
吹香亭与岳麓书院的院墙相对,院墙上开月门,可通往书院正门。走进门去回头,恰可看到吹香亭与黉门池被嵌入门框之中,是中国园林造景常用的手段。
爱晚亭、放鹤亭:在亭中,上一堂语文课
爱晚亭与放鹤亭相隔不过二三十步,但给人的感受迥异。在暮春的葳蕤葱茏中望向清风峡,爱晚亭是最好的视觉支点,典雅、鲜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亭边高大的槭树与过了时节却还不管不顾红着的枫叶让人忍不住吟诵。
毛主席唯一一次为亭台楼阁题写名字就是为爱晚亭。这里是他青年求学时期的见证地。游客们总要进亭坐坐,也让爱晚亭成为岳麓山人声鼎沸所在。年,长沙市与日本鹿儿岛市签署缔结友好城市协议时,长沙市决定仿照岳麓山的爱晚亭,在鹿儿岛市捐建一座亭。年,爱晚亭的姊妹亭“共月亭”在鹿儿岛市天保山公园落成。
放鹤亭在掩映在一小片竹林中,旁有流水击石。地不偏,但较之爱晚亭独得一份幽静。亭中有“二南石刻”,原本是放置在爱晚亭中的,一百余年前被移到了这里。岳麓山景区讲解员唐雅璇介绍,“二南”,是指南宋的张栻(号南轩,~年,当时岳麓书院的主教)和清代乾隆时的钱沣(号南园,~年,当时的湖南学政),因他们的名号中都有个南字,故称“二南”。年,时任岳麓书院学监程颂万将年龄差距年的张栻和钱沣游览岳麓山后所赋七律各一首镌刻在方石碑上。
徐州也有放鹤亭,有名气许多。苏轼为其写《放鹤亭记》,说隐居之乐。石有时空对话,亭有南北两址。比照着看,颇有趣味。
道中庸亭、极高明亭、魁星亭:古游道的标点
明代岳麓书院山长“嵝山先生”吴道行在《岳麓山水总记》中推荐了一条游道。穿过岳麓书院,进入篬筤谷,憩高明亭。这一条古道难行。吴道行记载,须得“随攀萝附筱以登”,还“左右皆万仞之溪,无可倚”,看来还有些危险。
如今,岳麓山游览向导图上标注了这条路线。正是春和景明的时节,古游道尚未完全铺好石阶,但仍有不少游客游玩。如今的古游道却和吴道行记载得颇有不同,虽然坡度有些许陡峭,却不难攀登。爬山时,也不复闻“万仞之溪”的水声。
在这条路线上,还有道中庸亭、极高明亭两处古亭,今不存。据历史记载,道、极两亭都是始建于宋朝,毁于战火后在清朝康熙时修复,为纪念朱熹主张中庸之道而取名道中庸亭。
“这两处古亭毁于民国时期,现在还能看到很模糊的照片。”岳麓山景区文物管理科胡滔滔介绍,在山脚处还曾有一座魁星亭,原址大概就在现在湖南大学的六舍。
(20世纪30年代岳麓山道,图中亭阁为魁星亭,今已不存。)
(极高明亭遗址)
据公开报道显示,极高明亭于年10月被发现。随后学界和民间一直呼吁复建两亭。
我们看到,目前道中庸亭被整理成土坪,坪前堆放着一批麻石建材和一堆河沙。而更高处的极高明亭仍然保存了部分完好的青砖墙基,条石等建筑构件被散乱堆在石砌围栏中。岳麓山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已在修筑古游道,而且考虑根据历史资料重建道、极两亭。
翊武亭、仰云亭:从辛亥到北伐
(翊武亭坐落在半山腰)
若是从清风峡旁的步道上山,爬过两段长石阶,不免有些焦渴。再攒一把力气走到长阶的尽头,看到翊武亭矗立在林岭怀抱中,就说明山已爬了一半了。
翊武亭是一座民国时期修筑的石亭,曾经历过两次改名。
年9月,被孙中山尊为“辛亥元勋”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蒋翊武,因参加“二次革命”遭致袁世凯的通缉,就义于广西桂林,年仅29岁。孙中山在对众多革命烈士的封号中,唯有蒋翊武享受“开国元勋”的殊荣。
因蒋翊武为湖南澧县人,年,蒋翊武的生前好友杨道馨向省议会提出“请湘政府拨款元,为公修墓铸像”。杨道馨的提议被通过,于是长沙岳麓山东面的半山坡上修建了占地面积约平方米的蒋翊武墓及“蒋公亭”等附属建筑。民国出版的《岳麓小志》的地图上明确标明“蒋公亭”的位置。事实上,辛亥革命后建起了不少纪念亭,如陈公亭、崐涛亭、达峰亭,但均已不存。
上世纪50年代,为防止人们把“蒋公”误认为蒋介石,蒋公亭改名为“半山亭”。
年是辛亥革命周年,为了缅怀先烈,尊重历史,湖南省人民政府发文将蒋翊武墓旁的半山亭增补为第九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改半山亭为“翊武亭”。
由于处于半山处,不少游客在此小憩,挑着凉粉、豆腐脑的行贩也常驻亭边做起了生意,这里成为小小的人流聚集之地。再往上,是为纪念年北伐的英烈而建造的仰云亭。
(仰云亭的檐)
在这条登山路上,不少辛亥名人长眠。让人再次回望那段风云岁月。
纪忠亭、归宿亭:血战湖南的见证
走上山顶,再从北边的小径下山,过蟒蛇洞,到赫石坡附近。纪忠亭、归宿亭分列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两端。
抗日战争时期,从年10月27日武汉失守后,湖南便成了抗日战争的前线。抗战中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支主力部队,曾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南昌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与雪峰山会战等,而至为惨烈的一役则是常德会战中的石门战役,该役中,第七十三军“损失兵力达80%”,几近全军覆没。
(纪忠亭笼罩在一片绿意中)
两亭为年湖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为纪念湖南抗日阵亡将士而建,均系全石构八角亭,盖琉璃瓦。这里极静谧,纪忠亭边有菜圃,附近的林子里,遍布着张界、李界等年代久远的私人界碑。而归宿亭边则草木际天,我们在绿色中独坐半天,不见人来,不闻人声。
麓山的亭不完全地图
(制图丨叶艳娜)
文丨廖慧文
图丨周林熙、廖慧文
[责编:廖慧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