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位于我国中南部内陆,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因大部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而简称“湘”,自古有“锦绣潇湘”之誉,省会为长沙市。湖南,古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属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唐朝曾设湖南观察使,两宋置荆湖南路,元朝为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湖南、湖北均为湖广行省所辖,清朝建立后大致以洞庭湖为界析“湖广”为湖南、湖北两省,此为湖南省的开端。湖南历史悠久,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广设郡县,今湖南属长沙郡、黔中郡,此后历经沿革诞生了众多的历史名城、古县。现在,湖南省共有四个单字县,其中有三座不仅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县,历史上也曾为州,废州后才以单字为名,分别为道县、澧县、攸县。道县,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潇水中游,与广西全州、灌阳等县相邻,是一座就有悠久历史的名城,现为永州市辖县。道县,历史上曾与衡州、永州、郴州并为“湘南四州”之一,是周敦颐的故乡,有“莲城”的雅称,也是“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地。道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秦朝时就已置县称营浦县,为长沙郡所辖,西汉时属零陵郡。三国吴时,营浦县成为营阳郡郡治,道县自此开始长达一千五百多年郡、州、府的治所的历史。隋朝时,营浦县改为永阳县,唐初又改为营道县,为营州、南营州治所,贞观八年(公元年)南营州改称道州,自此始以“道”为名。此后,营道县曾改称宏道,历为道州、道州路、道州府治所,明初省县入州,其地由道州直领。明清时期,道州为散州,隶属于永州府。民国初废州为县,道州废为道县。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素有“九澧门户”之称,现为常德市辖县。澧县春秋战国时为楚地,秦时属黔中郡,两汉时为武陵郡零阳县之地,三国魏晋时期属天门郡,南朝梁时置澧州,隋设澧阳县。澧阳县隋朝及唐初历为澧阳郡、澧州治,唐中期稳定称澧州,元为澧州路。明初,澧州路改为澧州府,不久降为散州先后属常德府、岳阳府,清朝雍正时升为直隶州,民国初废州为澧县,澧县自此而始。攸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武功山西端,与江西萍乡相邻,是株洲市辖县,素有“衡之径庭、潭之门户”之称。攸县,秦朝时属阴山县,西汉初置攸县,属长沙国,南北朝时改称攸水,隋朝时省入湘潭县。唐初于原攸水县治设南云州,不久废州设攸县,属衡州、衡阳郡,五代及两宋时曾为湘州、潭州地,元时升为攸州,明初降州为攸县,属长沙府,清袭明制。建国后,攸县先后为衡阳专区、湘潭专区所辖,年属株洲市至今。备注:文中古代地图取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套装1~8册)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8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