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机埠开机抗旱。
澧县机埠修建完工。
红网通讯员万传文常德报道
炎炎夏日,常德市澧县金罗、城头山、大堰垱等镇一派繁忙场面。由于长时间的特大干旱,当地农民在一些绝收、失收和减产的责任田里忙着改种秋冬作物、强化后期培管。与之相反,涔南、如东、小渡口这三个镇却是一番稻浪翻滚、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很难想像这里也曾经历了一场超强特大干旱。如东镇天平村种植大户严平感激地说:“去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项目在村里实施后,小机埠发挥了大作用,尽管今年有这么大干旱,但我承包的多亩农田灌溉用水也没有受到影响。”
“任你干旱来袭,我自岿然不动!”这是实施机埠更新改造项目区面对今年特大干旱的生动写照。涔南、如东、小渡口三个镇只有亩旱地作物轻度受灾,预计损失万元。这相对于澧县乃至常德,已经是一个奇迹。
“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已经产生了倍增效益,更新改造的处机埠为三个镇‘扛起’了抗旱顶梁柱,农民受惠多多!”澧县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华说。
合理布局打造一流标准泵站
澧县素有“洞庭鱼米之乡”的美誉,但因为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排灌不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遇到特大干旱和内涝的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是澧县水利人的责任。在省市水利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澧县挤进了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县,并列为小型泵站标准化建设特色县。澧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果敢决策,将农田连片集中、地势偏高且容易干旱的涔南、如东、小渡口等三个镇作为机埠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地。施工期间,每处机埠都设立了公示牌,注明资金来源、工程内容等详细信息,并公布了质量监督举报电话,强化跟踪管理,力求打造一流的精品项目。这些小型机埠分布于多亩田间地头,便捷实用,排灌自如,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得到了质的改善,此举可为项目区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0.2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7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万kg,年节水量万立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8元。
制度先行健全一流管理体系
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充分发挥财政项目效益,澧县印发了《澧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方案》,县水利局出台了《澧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运行管护制度》,各项目区完善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负责管护。工程完工后,交由所在项目村进行管理,在每处机埠泵房墙上粘贴标志牌,镇水利站对村委会明确的每处机埠管护责任人(或用水协会)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安全用电用水。
在实际操作中,澧县循序渐进,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推行“定额供水、计量收费、梯级计价、节约有奖、超用加价、水权交易”措施,提高用水效益。据小渡口镇水利站工程股长鲁清舫介绍说,全镇境内41台小型机埠,由于管理有方,每年每亩农田灌溉电费人工费维修费等所有费用一般只有35元左右。在项目落户前,每亩水费高达近元,费时费力,争水抢水现象经常发生。
精准调度彰显一流抗灾效果
今年是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成后受益的第一年,恰逢特大干旱超历史,从6月24至8月9日,澧县连续46天未有效降雨,4次零星降雨量只有24.5毫米,仅为历年同期.4毫米的10%。
在这次特大干旱中,澧县党政干部积极指挥,水利部门精准调度,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广大农民奋起自救,打响了一场“人水”攻坚战。
截至8月上旬,如东镇村两级共投入抗旱资金57.8万元,组织党员先锋队16支,出动劳力人次,开挖、扫障沟渠千米;小渡口镇启动大小机埠一齐运转近个小时,灌溉农田亩;涔南镇启动新运行的小型机埠19台,运行多小时,灌溉农田1亩。
在澧县项目区,大灾之年不见“灾”,是奇迹,更是见证。它有力地见证了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开花结果的成功范例,见证了处小型机埠杠起三个镇多亩抗旱顶梁柱的华丽篇章,更见证了澧县坚决打赢特大干旱攻坚战的豪迈气概与非凡能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