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最好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6.html

原标题:《湖南考古辑刊》第15集介绍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系列学术文集《湖南考古辑刊》第15集于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刊收录6篇考古发掘报告(简报)和12篇研究论文(含1篇访谈录)。报告内容涵盖千家坪遗址、鲁家山遗址、唐林遗址H42、九牯洞遗址、五里坪汉墓、五里牌东汉墓等考古新资料。研究论文涉及考古学理论阐述,湖南、江西等地的史前考古学文化研究,商代青铜羊尊研究,玉器研究,归葬习俗研究,考古翻译探索以及考古科技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其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探索与研究、科技考古三大类。

●考古新发现

《湖南桂阳千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作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郴州市文物管理处桂阳县文物管理所

摘要:千家坪遗址位于湘江上游一级支流舂陵水左岸,遗址现存面积不足2万平方米。~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平方米,揭示出早、晚两类文化遗存。其中,早期遗存为公元前~前年的新石器时代高庙文化遗存。千家坪高庙文化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湘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同时为高庙文化的分期、区系类型以及史前信仰崇拜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湖南澧县鲁家山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作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县文物局

摘要:鲁家山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为一台地遗址,年调查发现。同年进行了试掘,在台地西侧低洼处开探方6个,发掘面积平方米。地层堆积共九层,第1层为近现代堆积,第2~9层为皂市下层文化堆积,为该遗址主体内涵。共发现各时期遗迹10处,其中晚期遗迹3处、皂市下层文化遗迹7处。该遗址对进一步深入了解皂市下层文化特性及序列有重要意义。

《湖南常德西洞庭唐林遗址H42考古发掘报告》

作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学历史学院西洞庭文物管理所

摘要:年4~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掘了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唐林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末期、商代和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属于商代的H42体量较大、形制规整、出土遗物丰富、功能清晰,是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为探讨商时期澧水和沅水下游的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湖南宁乡九牯洞遗址考古调查试掘简报》

作者: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乡市文物局

摘要:九牯洞遗址位于宁乡市西南部沩水支流松溪北岸的山坡上,年10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乡市文物局对遗址进行了系统调查,确认了遗址的分布范围,采集了一批陶器和石器标本,初步掌握了遗址的文化面貌。根据采集典型遗物的文化特征,推断其年代大致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湖南蓝山五里坪汉墓考古发掘简报》

作者: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蓝山县文物管理所

摘要:五里坪古墓群是一处以汉晋时期墓葬为主的大型古墓群,年在墓群范围内抢救发掘古墓葬51座,以两汉时期墓葬居多。已整理的4座墓M21-Ⅰ、M21-Ⅱ、M35、M38有土坑墓和砖室墓,年代为汉代。墓葬出土器物特征明显,年代较明确,为研究五里坪古墓群墓葬分期、埋葬习俗以及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湖南郴州五里牌东汉墓考古发掘简报》

作者:郴州市博物馆苏仙区文物管理所

摘要:年8月1日,在苏仙区五里牌镇发现3座砖室墓葬。墓葬均为单室券顶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可分硬陶和软陶,多为陶罐,有灰色和红色之分,灰色陶类比瓷器,而红色陶质地较差。墓砖中有“永平”二字。墓葬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探索与研究

《关于中国考古学的几个问题——赵辉先生访谈录》

作者:赵辉

摘要:年12月26日下午,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铜官窑基地接受郭伟民研究员的采访,访谈内容以关于中国考古学的几个问题为主线,涉及田野考古发掘需要注意的事项、考古学文化的结构与谱系、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史前文明化进程的区域差异,以及中国考古学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赵辉教授针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回答。本文依据采访录音整理而成,现经赵辉教授审核同意予以刊发。

《油子岭文化分期与类型》

作者:王良智

摘要:本文首先对油子岭文化内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典型遗址和典型器物,进而归纳文化分期及基本特征,根据14C测年数据推定油子岭文化的绝对年代,最后在分期的基础上讨论油子岭文化的分布范围和地方类型。

《试析江西新余拾年山遗址火烧墓坑葬俗》

作者:沈江

摘要:本文选择江西新余拾年山遗址的墓葬为材料,并与广东、湖南等地同时或相近时代发现的同类墓葬材料做对比,探讨墓葬中的火烧墓坑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是当时的居民用火处理墓葬空间,让死者得到更好的保护以便转生或达到永生,同时也有驱除污秽、净化空间的意义。

《孙家岗遗址墓地年新出土玉器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婷婷赵亚锋喻燕姣

摘要:澧县孙家岗遗址墓地年新出土玉器77件,其中较完整的有14件,余皆为残件。本文对这批玉器的种类、形制、纹饰、用途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文化属性、功用和渊源做了简单的论述,指出这批玉器大体属于长江中游地区肖家屋脊文化,具有沟通神灵的功能,但关于它们的渊源,就目前的材料,尚难得出一个定论。

《商代青铜羊尊的艺术与技术研究》

作者:苏荣誉

摘要:四羊方尊和两件双羊尊是商代南方青铜器的典型代表,通常被认为属于商晚期。但这三件尊的材料和工艺如何,究竟何种工艺完成了这些风格的艺术精品,三者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多人云亦云,缺乏严肃认真的学术研究。本文根据新的研究,包括材料、工艺和风格,在重建的商代南方青铜技术框架下,重新考量三件器物的风格和技术,通过分析风格与技术间的关系,揭示三件尊之间的联系,进而将它们的铸造年代确定在中商晚期,并以具体的证据说明它们铸造于南方作坊。据此,再讨论南方风格青铜器与殷墟青铜器之间的关系,根据风格和技术发展,将安阳和他地出土的商代青铜方尊与清宫旧藏和美、日收藏的方尊进行了归纳,梳理出它们的年代和演变。

《枣阳郭家庙墓地出土玉器的分析》

作者:杜杨

摘要:枣阳郭家庙墓地目前已证实为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其丰富的出土物为揭示曾国社会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对该墓地出土玉器情况进行梳理,对该墓地随葬玉器的使用制度和文化背景进行了讨论,认为该墓地在玉器文化面貌上表现出较强烈的周文化传统,而与南方楚文化有较大差距,可见作为“汉阳诸姬”的曾国虽地处周王朝的南土,在两周之际的社会剧变背景下仍表现出较明显的对周文化的认同。

《六朝归葬习俗述论》

作者:张科余晓福

摘要:依据正史所见的相关史料可知,六朝归葬习俗在孙吴时期一度受到统治者的抑制而趋于没落,两晋以来方才流行,宋齐梁陈四朝经久不衰,甚至出现了国家下令送归的情况。然而,即便是归葬之风盛行的南朝,亦有不归葬者,其原因除了家贫或时局恶化导致的无可奈何外,叛乱被诛或猜忌赐死亦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这在出镇宗王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六朝归葬之地可分为三种情况,一为祖籍原郡,适用于绝大多数南方土著;一为新贯之京师,以王、谢之类的高级士族为大宗,另有少量中央化的南方土著和北来次等士族;一为除京师以外的新贯之地,以南迁至长江下游的次等、低等士族和至长江中游的侨流士族为代表,另有少量王、谢大族的房支。

《可移动文物翻译书写规则初探——以澧县城头山遗址出土器物为例》

作者:亓浩

摘要:在考古、文博研究文章的翻译中,经常需要对成系列的可移动文物的名称进行中英对译。如何确保传达译名在原本器物类型学研究中的专业性和精确性,则往往成为疑难问题。这类问题的难点不在于单个词语怎么说,而在于如何从译文受众的角度,对同类型器物的翻译进行规范化表达,方便研究使用。对于从事考古、博物馆、历史文化和旅游方向的专业研究者和翻译者来说,当面对大量的、不熟悉的、少有先例可循的词汇,更需要一套可借鉴的、便于执行的、能在同类器物和(或)语境中套用的规范和范例。本文以城头山考古发掘报告和发掘简报的翻译实践为基础,从译者和编辑的角度给出并对比了文物翻译的几种解决方式,希望能为成功的考古文本中英文转化提供新的翻译思路。

●科技考古

《春秋晚期青铜敦的保护修复》

作者:易新博

摘要:中国青铜器不论是从使用规模、铸造工艺还是从品种和造型艺术而言,都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湖南作为荆楚重郡,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南方出土青铜器的大省。除商晚期的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虎食人卣和西周早期的皿方罍外,一大批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也为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但由于湖南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水热同期,暖湿多雨,器物埋藏环境较差,病害较多,所以对出土青铜器的保护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年,我所承担了常德诸市、县博物馆馆藏件(套)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谨将其中春秋晚期青铜敦的保护修复事项总结成文。

《湖南里耶麦茶战国墓地出土玻璃制品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赵志强

摘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对湖南里耶麦茶战国墓地出土的12件玻璃珠和玻璃壁进行分析研究。成分分析表明,这批玻璃制品均为国产的铅钡玻璃体系,以含铅矿物助熔,玻璃璧的化学组成接近,应是同一来源。形貌观察显示,玻璃璧为模压法制作,蜻蜓眼玻璃珠“眼”的制作类型有层状、圆斑状和嵌环式三种,珠体表面辅以连点纹装饰是国产铅钡蜻蜓眼玻璃珠的特色。通过与同时期其他地点出土铅钡玻璃制品的比较,认为战国时期湖南地区存在仿玉铅钡玻璃器的制作中心。

《湖南青竹寺窑遗址出土木炭的种属鉴定研究》

作者:张晓英杨宁波

摘要:青竹寺窑地理位置优越,兴烧于东汉中晚期,对于长江流域成熟青瓷的起源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燃料是瓷器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该遗址出土的10件木炭样品的显微结构特点,判断木炭种属,研究青竹寺窑燃料使用特点。鉴定结果为2件马尾松、5件柳杉、2件刚竹及1件禾本科植物样品,根据结果推测古人对瓷器烧制燃料的特点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

《道县竹王庙壁画颜料分析研究》

作者:邱玥

摘要: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对湖南道县竹王庙壁画的颜料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竹王庙壁画颜料主要使用天然无机颜料和人工合成颜料。其中,红色颜料为朱砂、铅丹和铁红,绿色颜料为氯铜矿,蓝色颜料为人造群青,黄色颜料为黄赭石,棕色颜料为二氧化铅,黑色颜料为炭黑。研究结果对了解湖南地区清代民间壁画的制作工艺,丰富对湖南建筑壁画的认识具有一定意义,也能为竹王庙壁画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返回搜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