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澧县 >> 澧县简介 >> 沅澧大地稻哀思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周勇军姜鸿丽卓萌通讯员方皓刘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世长辞!

5月22日,噩耗从湘江边传来,宛如一声惊雷,打破天际,让江河呜咽,草木含悲。

正值沅澧大地雨水丰盈、稻子疯长的季节,人们期待着好收成,解决了人们“吃饭问题”的大功臣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绵绵哀思似这倾盆大雨,洒向田间地头,顺着沅澧二水,一路奔涌,动人心魄。

试验田里

实现亩产冲关是最好的“稻”念

5月23日一早,在桃源县陬市镇长乐村,正处于幼穗分化盛期的30亩杂交水稻“株两优”,绿意葱茏,生机勃勃。今年58岁的刘茂秋冒雨来到田间,从稻田里拔取了三株长势最优的秧苗,带往长沙吊唁袁隆平院士。

(刘茂秋带着秧苗前去吊唁)

刘茂秋是桃源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去年获得袁隆平农业科技奖,还是袁隆平亲自授奖。听闻袁隆平的去世,他悲痛万分。他告诉记者:“这30亩是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高产攻关项目基地,今年早稻长势非常好,根系也发达,没有病虫危害,现在分蘖也多,我们预计7月15号左右成熟,产量估计能达公斤。”

年开始,粮食大县桃源每年发展10个以上超级稻百亩示范片。从年到年,袁隆平曾连续3年来到桃源县超级稻高产冲关试验田。在袁隆平的指导和支持下,桃源县先后完成超级稻亩产公斤、公斤、公斤的冲关目标。年,桃源县热市镇山河村的农民朋友自发给袁隆平送上一幅“今日饭菩萨”的牌匾。袁隆平接过匾,笑得格外开心。

越是回忆与袁隆平院士的过往,刘茂秋越是伤心。他攥紧手中的秧苗说:“在这块试验田里,实现亩产冲关,是对袁老最好的‘稻’念。袁老,请您放心,我们作为基层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一定会把您的超级稻试验传承下去,让农民增产增收。”

(在袁隆平支持下,伍中胜研究优质杂交水稻成功)

在桃源县农科所办公室,高级农艺师伍中胜一边整理袁隆平院士支持他的签批手稿,一边睹物思人。“没有袁隆平院士的支持,就没有我高档优质杂交水稻育种的成功。”伍中胜说,他从年开始接触袁隆平院士,在袁隆平的鼓励下,他坚定了高档优质杂交稻育种的方向,期望在杂交稻的品质上有所突破。特别是年到年的四年间,袁隆平还在他争取研究经费的报告上签字,帮他争取支持,指导他的突破方向,并鼓励他:“这个研究方向很好,一定要坚持下去!”

然而,研究之路漫长而艰辛,10多年间都没有取得突破性成果,伍中胜也不好意思再打扰袁隆平。但袁隆平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他:“不研究出个名堂,对不起袁老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于是,他和妻子帮别人育种赚“外快”,补贴研究。功夫不负苦心人,他最终成功培育出“桃优香占”和“桃农1A”品种,并于年获得普遍推广。目前,伍中胜的科技成果已实现转化,保守估计全国已推广种植多万亩。“我一定继承袁老师的遗愿,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人民!”伍中胜说。

稻作之城

躬身稻田研学是最好的传承

沅水之南的桃源县,留下了袁隆平深深浅浅的脚印;澧水之北的澧县,也回荡着袁隆平亲切叮嘱的声音。

(澧县弘毅学校袁隆平文化墙)

“锻炼好身体,早日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23日一大早,澧县弘毅学校师生代表聚集在袁隆平文化墙前默哀、鞠躬,脑海中回响着4年前袁隆平参加学校揭牌仪式时的寄语。孩子们献上菊花和自己连夜画的“袁爷爷”肖像,寄托哀思。

袁隆平和弘毅学校的渊源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年,为躲避日寇,7岁的袁隆平随父母南下逃难到汉口,年又辗转来到澧县城,就读于当时的弘毅小学,年又被迫转移去重庆。

“昨天收到消息,我们悲痛得几乎一夜没合眼。袁老在我们心中,不仅是校友,更像家人。”校长赵玲告诉记者,年学校举行恢复原名揭牌仪式,袁隆平亲临现场,题写了“澧县弘毅学校”校名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校训,还捐款20万元为母校设立奖学金,鼓励全校师生奋发图强,勇敢追梦。

揭牌仪式的场景,副校长罗永红记忆犹新:“那天,校外街道站满了群众,翘首以盼要看袁老一眼。当时的袁老年事已高,很瘦,穿一件简单的格子衫,走路需要人搀扶。让人惊讶的是,到了上台讲话时,他就和换了个人似的,示意工作人员退下。他自己走到台前,精神抖擞、激情高昂地寄语学子,让人大受感染。”

(学生画下心中的“袁爷爷”,寄托哀思)

赵玲告诉记者,今年,学校在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设立了研学基地,准备组织学生下地种植中稻,亲身体验插秧、收割。“袁老不带不下田的学生。我们原本计划好,等到稻田收获,就让学生带着劳动成果去面见袁老,向他汇报。没想到,袁老一走,这竟然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稻田研学还将按照原计划进行,只是意义有所不同了。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参与劳动、重视劳动、热爱劳动,更要教育他们珍惜粮食,不辜负袁老的心血。我们还要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学子,告慰袁老在天之灵。”赵玲说。

(袁隆平参观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裴瑶摄)

湖南城头山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市场部副经理裴瑶,带领记者参观了弘毅学校设立在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研学基地,还重走了袁老参观遗址的路线。

年9月22日,袁隆平出席在澧县举办的“世界稻作文明论坛”,紧接着参观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这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出土了距今6年前的世界最早水稻田和最早的稻作农业灌溉系统。

“世界城祖、稻作之源”,对毕生致力于研究水稻的袁隆平来说,城头山让他感到格外亲切。在遗址内的博物馆里,袁隆平对出土的陶器和稻谷(复制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连声赞叹“了不起!”看到城头山史前人类的雕塑,他感叹:“这是我们的先祖啊!”一连说了4遍。

(袁隆平考察澧县千亩超级稻示范基地。陈克发摄)

从遗址公园出来,大片青绿色映入眼底。经过雨水洗刷,詹家岗村的稻田格外青绿喜人。裴瑶介绍道,这就是当年袁老的千亩超级稻示范基地。试点结束后,这里便种上了优质稻。

“年起,澧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积极促成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与澧县共建共创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袁院士最终决定将千亩超级稻示范基地落户于此,还为城头山题词‘城头山——世界稻作源之一’。”示范田里先试先种,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从影像资料中看到,年考察千亩超级稻示范基地时,袁隆平俯下身子,温柔地抚摸着稻子,像抚摸自己的孩子。末了,他又殷切叮嘱:“湖南是农业大省,(这)是落后的概念,强省才是先进的概念。澧县要从农业大县变成农业强县,哈哈哈……”笑声里,满是信心与期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