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你不同凡响
李雪莹
毫无疑问,彭山是美的化身。
在我看来,游彭山是要讲一点修为的,心性不高的人难以体会彭山的精妙,也就感受不到彭山的魅力,甚至会对这座海拔不过多米高的小山生出轻视的想法。
在常人眼里,往往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误解:彭山太小,小得在中国的地图上甚至湖南省地图上都找不到;彭山太平常,山里没有什么令人惊艳的风景。
果真如此吗?不然。当一个有文化内修的游者与彭山邂逅时,就会感觉到这座山的不同凡响。
山为骨,水为魂。湖南澧县彭山景区位于澧水河畔,是国家4A级景区,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彭山虽不高峻,但它给每一个走近它的人的感觉却是丰富而神奇的:冰冷的山石迸发着炽热的感情,沉默的山石诉说着人世的沧桑,静止的山石扮演着动态的历史,僵硬的山石孕育着活泼的精灵。正如人们所慨叹的那样:往事如风,积淀了厚重的人文浸润;逝者如斯,偏有这青山绿水依然。
彭山如一尊陈年的酒,愈久愈醇,愈迷人。彭山有着独特的风水环境、悠久的文化底蕴、众多的仙迹圣境,所以它必将成为一个永恒的存在,对此我深信不疑。相传,彭山原名虎山,因山形似虎而得名,及至大唐初年,唐高祖之子彭王李元则有恩于当地人民,当地百姓在山中建祠奉祀,故改名彭山。所以,今天的彭山有“生态胜景,大爱彭山”之美誉,也是因其有着这点历史渊源而来。
当我踏着古韵,迎着青翠,向彭山高处攀登之时,一个由石头元素演化的奇迹时时处处在打动着我的心。那些千姿百态的石头,像诗句般生长在彭山各个位置,像水墨般凝聚在彭山的不同层面,严谨而有序的生命结构给人以哲思,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意象,处处都有天造地设的美景,它们无不浸润着岁月亘古的风华,无不令我心醉神迷。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在彭山的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着一个优美的传说故事,这些神奇的故事都来自彭山子民对奇山异水的无限遐想,给美丽的自然景观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给那些有缘走近它的人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在彭山,我感觉每块石头都足以成为诗的胚芽,组合着有平仄的时空,组合着有韵律的生命;每座石壁都足以成为画的底色,凝固着时间的分秒,调配着历史的画卷,绘制着沧海横流的往昔。这里的石头以它美的造型,展示着地域风情,涵盖着自然和人文,蕴藏着悠远的古韵和厚重的底蕴。与一块石头相对,就如同在辨读一首古诗;与一座石壁相望,就如同在鉴赏一幅古画。只是不知,置身彭山,自己是否也成为了古诗中的词句?是否也成为了古画中的水墨?
水是彭山另一种美学元素。因为有了水的浸润,彭山就像一首隽永的长诗,千回百转,一气呵成;就像始终不曾风干的水墨画,鲜活而生动,厚重而丰盈。古人词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的确,平心而论,彭山就是一个称得上“眉眼盈盈处”的地方。有着亩湿地、0亩水域的彭山景区,水如清目,苇如睫毛,汪汪一瞥,倾国倾城。彭山之水的柔,不是一般的柔,而是一种柔到骨子里的柔,平滑的水波柔得如恋人的微笑,如恋人呢喃的情话。水光在日光下一闪一闪的,就如同湘妹子脉脉一瞥的眼光,让人一见之下,心便软软地泛起一片水光。
彭山还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元素。现在,彭山景区已经开发推出了原乡梦体验区、生态氧吧体验区、游乐体验区、民俗文化体验区、禅修文化体验区等特色板块,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每个人来到彭山都能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在彭山走走,你会感到这儿是一个最接近心灵的地方,也是一方最接近诗词的宝地。你会由衷地说:彭山,你果真不同凡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