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石狮日报
■山东济南龙朋如桐
这是一件红山文化玉猪嘴龙(图1)。红山文化是距今—年左右的一种远古文化,因首次发现地是在赤峰附近的一座红色山上,所以叫红山文化。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和河北北部,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最主要的文化遗物是玉器,以猪嘴龙、勾云形器、玉鸮和太阳神等玉器常见,而玉猪嘴龙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最典型代表。
这件玉猪嘴龙通体深翠绿色,龙体造型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猪嘴较细长,闭嘴长吻起棱,鼻前突微翘,吻部端面平截近椭圆形,截面上部并列两个对称的小鼻孔,鼻孔下刻三道阴弦纹显示嘴部。眼睛圆突呈柳叶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上有一长鬣,梢端扁薄弯曲上卷。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下颌底部刻细密的方格网状纹和三道阴弦纹。该猪嘴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和阴线雕等技法,通体琢磨,素洁光滑,工艺精细。玉龙的中心位置钻有一圆孔,若穿绳悬起,龙头尾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设计,表明了当时较高的琢玉工艺水平。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2.5厘米。龙体通高14.2厘米,在普遍高约6—10厘米的红山文化玉猪嘴龙中,算是较高大者。该玉猪嘴龙造型独特,宛若雨后晴天彩虹借玉而永生,生机勃勃。玉猪嘴龙带有浓重的写实情趣和梦境般的幻想色彩,它负载的重重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了多层的文化艺术神韵和美感。
大家津津乐道和喜爱红山文化猪嘴龙,首先因为它是用较好的岫玉雕琢而成。玉被我们视为山川精灵,奉若神明。长期以来,人们重视玉造型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强调艺术品的政治功能与审美情感的统一,把玉本身的优美特性加以道德观念的比附延伸,使其在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取代的特殊作用。欣赏玉器艺术,它既有那种纯朴的活泼和愉快,又让人感受到神奇和壮美。玉被儒家赋予具有仁、义、礼、乐、信等多种美德。《礼记·聘义》载:“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玉”字是一象形字,是汉语中常用字。最早可能见于骨刻文,其原义是用丝绳串起来的好玩宝石,后渐渐引申为色好质美如玉之物,更形容美好、形容高洁,象征君子之德,表示权贵等级等。“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玉器质地无瑕,品信高雅。商周以来,人们以玉示德、以德喻玉,“君子比德于玉”,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把玉雕艺术品佩戴在身上,是高尚纯洁的表现。玉往往还是人世间男情女爱的信物,“投之以琼瑶报之以木瓜。”玉饰琼瑶就是女子赠送心爱男子的定情心意。人心怀大志,不为俗世所染,亦用玉表示自己的情操。唐王昌龄在被贬途中写《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有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是说,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纯清洁白的玉壶中,清廉正直。一个在德行修养和文化创新集大成者荣尊为“玉振”。孟子曾盛赞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统治阶级对玉更是顶礼膜拜,周代不同等级的奴隶主贵族都要手执不同的圭璧,“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昭示贵族之间的区别并以等邦国。当时男子身上最隆重饰物都是佩戴玉器,“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贵族男子佩戴的豪华玉饰,行动时玉器相互敲击发出“锵鸣”韵致,以示高贵尊严身份,终身礼制行为。“石之美者,玉有五德。”一万多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爱玉、赏玉和用玉已是亘古不变的优秀传统,这也是人们热爱红山文化玉猪嘴龙的主要原因之一。
红山文化玉猪嘴龙的造型更是令人探究深爱,它像来自遥远地方的使者,越过了茫茫时空,带来了古老社会的审美情趣和精神生活讯息。它特殊的造型,以及它特定的丰富内涵,不知多少鉴赏家和研究者搜尽枯肠、呕心费神,至今所得结论莫衷一是。
红山文化玉猪嘴龙(图2、图3)是猪首和蛇身的组合体造型。远古时期,这种组合体造型也见于其他文化的艺术品中。年,在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马家窑文化遗址(距今约年)发现的一件彩陶瓶,瓶腹部绘一人首蛇身像,被认为是发现的最早伏羲形象。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一件白玉龙,距今年左右。此龙身背环一周明确脊鬣,龙首呈牛头形,头上两只微翘的弯角,应是当地水牛头上双角的真实写照。湖南澧县孙家岗出土一件龙山文化玉龙,镂刻透雕成“C”字形状,头顶虽有高耸华丽的角状装饰,但头部是长吻、圆眼的鳄鱼体态特征。可以看出,在新石器时期龙的形象还主要是蛇身与猪首、人首、牛首和鳄鱼首等组合而成,这时有的蛇身已开始渐渐长角生鬣,年在河南省濮阳县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用蚌壳摆塑的龙,距今多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龙身三停,昂首、曲颈、弓身、长尾,状似腾飞,初具今天龙造型的特征,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最早、发展最完美的龙造型艺术。
红山文化玉猪嘴龙应是猪图腾和蛇图腾两个大部落长期联合的艺术创作结果。一般来说,原始人的图腾大多崇拜来自于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动植物,而原始艺术大多是对自然物的一种模仿和创新。玉猪嘴龙的头部明显具有猪的特征,广大的辽河流域和内蒙古草原,是一个宜农宜牧的土壤肥沃地带,众生野猪和蛇类。人类在这地区最早接触的猪是凶猛的野猪,人类在与野猪的搏斗中,野猪健壮的体魄和凶猛无为的精神成为人类崇拜的对象,成为某个氏族集团的图腾。这样就会产生以猪为原始形态的艺术品,在红山文化分布的区域,发现了一些大型的猪雕塑艺术,就是最好的证明。渐渐地红山文化地区的先民已熟练地掌握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始圈养野猪,“以猪为财富”的观念,渐渐地深入人心。这种观念,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也广为盛行,这些文化遗址的墓葬中经常发现随葬猪的下颌骨作为财富的象征可资说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家”字,还是在屋中养猪(豕)才是有财富的家。蛇在南北各地是最为常见的动物,亦称“土龙”或“小龙”。古人以蛇象征土地和极强的繁殖力,认为蛇有通地神天的作用,都崇拜它,以它为自己的图腾。红山文化以猪图腾和蛇图腾的两大部落联盟经过长期的交往发展,在他们极为常见的玉器艺术中,就把猪和蛇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猪首蛇身的龙形象艺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龙图案艺术,修长三停、装饰华丽、威武神勇。龙的来源有多种推测,一说来源于猪,一说来源于蛇,还有说来源于鳄鱼。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的形象包含着多种动物元素,它以蛇的修长身躯为主体,有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虎或鳄鱼的腿、鹰的爪、鱼的鳞,经过长期的发展,众多图腾的组合就形成了中华龙图腾的形象。看到红山文化玉猪嘴龙,我们感到格外的喜爱和亲切,因为它是我们今天中华龙的直接祖先。
红山文化时期经济发展较快,文化逐渐昌盛,原始宗教也相当发达,玉猪嘴龙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龙一开始就是一种人文创作的综合性动物艺术。玉猪嘴龙是红山文化先民所崇拜而又被神化动物的组合变形处理,是动物写实和幻想神兽多种因素相结合的神像化产物,与原始宗教和文化追求密切相关。有的玉猪嘴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有的玉猪嘴龙出土在较大墓主人的胸前或握在手中,证明它不是一般的饰件,而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它是文化的象征,也是原始社会礼制、等级和权力逐渐强化的标志,可能是酋长或举行祭祀时,巫师通神通天地使用的道具,也就是所谓的“神器”。后来,“龙”的形象艺术逐渐发扬光大,并成了帝王的符瑞。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许多皇帝都是龙繁衍的后代,是天之骄子,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红山文化人是创作龙的人,更是龙的传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