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革命历史,如何创新内容,让学生产生认同和共鸣”“设计一门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应该选哪些内容”“学农课程实施很久了,但一直拿不准应该如何评价学习效果”……在此前走访各类学校时,记者常听到教师这样说。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全球治理日益深入,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提出新的要求,课程教材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如何强化课程教材育人功能,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8月24日,教育部召开教育金秋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统筹谋划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情况。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介绍,近期教育部研制印发和即将印发9项重大主题进课程教材指南和指导纲要,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安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劳动教育等方面。
“课程教材加强重大主题教育,是培根铸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是提高课程教材建设水平的本质要求。”田慧生说。
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学校和教师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进什么、怎么进、如何教表示关切。
不能面面俱到,要加强统筹设计
长期以来,虽然相关课程教材对重大主题教育有所涉及,但不够系统、完善,存在碎片化现象,缺乏顶层设计。与此同时,每年两会都有代表委员建议加强各类主题教育,如中医药文化、京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染病防治、防性侵、应急救护等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涉及数十个方面。
“这些都很重要,但不能面面俱到,要避免重复交叉、增加学生负担,必须加强统筹设计。”田慧生介绍,教育部遴选重大主题时,坚持目标导向,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儿童青少年成长中的困惑、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主题内容;坚持素养导向,把党的教育方针细化、具体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遴选最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内容。
记者了解到,目前教育部已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理论与实践贡献、方法论等5个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部还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强调素养导向、系统规划和全科覆盖,为国家课程教材、地方课程教材和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指导;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深入推进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国家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围绕政治、国土、军事等12个领域及太空等4个新型领域安全的重要性等方面提出了学习要求。此外,教育部组织编写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螺旋上升,科学编排不同学段分册内容和呈现方式;组织编写《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重大意义。
学习一系列指南和指导纲要后,湖南省临澧县第二完全小学教师江玉辉表示:“再也不用天南地北一把抓了!”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闫顺林看来,“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呼应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强化培训指导,遵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自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印发以来,江苏省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副校长李筱静就带领教师着手调整教学内容和校本课程内容,以便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落实指南和指导纲要的要求。
“培根铸魂必须加强重大主题教育,强化相关课程设计迫在眉睫。”李筱静认为,“重大主题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学习的内核。”李筱静所在学校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吹响奋斗号角”研学课程,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考察的方式带给学生直观体验,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
作为历史教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历史教师张雪亚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