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在澧水河畔,随着河水的涨落,我悄悄地做起一个关于水的梦。”29年前,一个生长在洞庭湖边的17岁小伙子余元君,萌生了一个关于“水”的梦想。在洞庭湖边长大,见证了洪水泛滥给湖区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困苦,那种洪水频发,减产减收,甚至颗粒无收,民生维艰的记忆,早已牢牢地刻在了小伙子的心里。治理洞庭湖,成了他与生俱来的情怀。年1月19日,星期六,46岁的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余元君,在岳阳市君山区协调指导洞庭湖蓄洪安全建设时,因连续多日高负荷工作,突发疾病,殉职在工地现场办公室,用生命捍卫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浩瀚洞庭,湖水至柔至善,又至纯至坚,见证了余元君四十六载人生路,二十五年治水功,奔腾不息。生命的最后3天,风雨兼程年1月19日下午4时许,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分洪闸建设工地的一个简易工棚里,就在看似平常的一个会议中,余元君记下最后一个发言人的名字后,突发疾病,陷入昏迷,从此再也没有醒来……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天,你会如何度过?余元君生命的的最后三天,在他热爱的洞庭湖畔,风雨兼程,日夜奔波。——1月17日上午,在长沙参加一个工程项目的评审会议,午餐后利用休息时间整理评审意见。下午赶往华容县,检查指导洞庭湖治理工程,晚上听取汇报。——1月18日一早,赶往华容县禹山镇,协调蓄洪垸相关事宜。11时返回县水利局,继续开会研究问题,至16时各方基本形成一致意见才散会。会后,立即赶往大通湖东垸分洪闸建设工地,现场检查施工问题,之后开会布置工作,直到晚上9时才吃上一口热饭。——1月19日,一大早赶往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垸分洪闸,协调解决工程建设、投资概算调整等重大事项。午餐后照例没有休息,直接在简易工棚主持调度会。16时07分,余元君突发身体不适,他的工作戛然而止。10分钟后,便陷入昏迷……▌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主任科员纪炜之,从1月17日中午开始随余元君从长沙出差到岳阳,直至余元君突然离世,他一直都陪在这位“拼命三郎”身边。“余总最后三天里周转了6个地方,处理了大小5个水利工程项目的事宜。”纪炜之含着泪水说:“他说的最后三句话是,‘我觉得不舒服,请把窗户打开’‘这个药是吃几粒’‘躺下来要得’……余总去世后,余总爱人曾多次问我,他走之前,有没有留下什么话给他们母子,那一刻,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他没有给妻子、儿子留下只言片语……”清早起床、早上调研、中午无休、下午开会、晚上加班,余元君生命的最后3天风雨兼程,马不停蹄。那几日,余元君心里很焦急,湖南4月1日开始进入汛期,但是由于天气原因拖延了施工进程,大通湖东垸分洪闸的闸门到元月份还没有安装。如果不能赶在4月1日前安装完所有的闸门,一旦汛期来临,洞庭湖水位上涨,大通湖东垸里的近32万亩土地和12万老百姓都有可能遇到洪水的侵害。“那段日子,余总走路的速度和说话的语速都比平时快一些,我想他是迫切地希望这些工程能够顺利完工,确保我们洞庭湖区及老百姓的安危。”纪炜之回忆,余元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旧保持着延续多年的奔波劳碌。只是不承想,钱粮湖垸分洪闸竟成为余元君生命的最后一站,在此,他与热爱的洞庭湖仓促作别……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这一世,余元君初心为水利,终身献洞庭。护生态,兴水利,余元君如水情怀,绵绵用力,涓滴不弃,可以成江河,可以入大海,浩浩汤汤的洞庭湖水见证了他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守护洞庭的25年,治水不息▌余元君风雨兼程的生命最后三天浓缩的是他25年的工作常态。“元君太累了。”湖南省洞工局局长沈新平说,从天津大学水利系水工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的25年,余元君至少有一半时间在洞庭湖度过,洞庭湖公里一线防洪大堤、11个重点垸、24个蓄洪垸,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脚印,湖区许多重大险情抢护都凝聚了他的智慧。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洞庭湖水系复杂,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水旱灾害多发频发,历来是湖南乃至全国治水的重点难点。25年来,余元君踏遍每一条水系、每一段堤防、每一个垸子,心之所想,眼之所见,都是洞庭湖的治理大业。正因为如此,他逐渐成长为“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一支笔、一页纸,他就能勾勒出洞庭湖任何区域的水系图、工程分布图,其速度之快、位置之精准、数据之翔实,令领导和同行刮目相看。“在学习积累方面,我自愧不如。他手头只怕有上千个G的资料,全部是整理好了的。”湖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振全评价,余元君是湖南最熟悉洞庭湖治水情况的几个专家之一,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湖里精”。所有人需要洞庭湖相关材料的话,都会找余元君,因为他多年精心整理洞庭湖相关材料,没有人比他更全。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对全国水利系统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年,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重点的“四制”改革。时任湖南省洞工局工程处处长黄昌林回忆,改革到底该怎么做,各省市区相关单位在实施时都感到很为难,洞工局一时也不知如何应对。黄昌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询问余元君可有头绪,不料这个年轻人早已开始思考这个难题。随后经过两年时间的整理,余元君编纂出一本长达页的《洞庭湖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适用文件汇编》,洞工局里几乎人手一本,这本最新最全的宝典成了当时最重要的洞庭湖工程建设管理指南,被称为“宝典”,各地水利系统都来上门学习他的经验,洞庭湖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从此走向正轨。▌而这本珍贵的宝典对于余元君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十年后的年,由余元君负责的洞工局项目管理系统又诞生了,它也成为了全国水利系统第一次用来管人、管事、管项目的系统软件。这套系统不仅让工程操作流程达到规范化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成为反腐利器,杜绝了很多暗箱操作、吃拿卡扣的空间。大家赋予它一个亲切的名字:“千里眼”。▌从参与洞庭湖规划工作,迅速成长为洞庭湖整体规划的领衔人,再到协调生态保护与治理开发的关系,余元君曾在一段自述材料中写下了自己从事水利事业的初心:“年,适逢大旱,庄稼无收,深感中国农业之‘靠天’原始落后,以优异成绩第一志愿考入天津大学水利系水工专业,希望能为家乡有所贡献。”“元知交心非易事,何以半路弃亲友而去?君道治水是难关,毕竟平生为国民所求!”这副友人送别余元君的挽联,浓缩了他不忘初心,为洞庭湖保护与治理付出的毕生心血。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洞庭波涌,有一种精神在流淌,它流进人们的心田,奔涌不息。只有生发于内心深处的赤子真情,才是“守护一江碧水”的最磅礴的力量源泉。愧歉亲人的46载,清如秋水▌46岁,正是为事业鲲鹏展翅、为家庭奠定基石的壮年时光,而余元君带着对水利事业的无限忠诚,带着对妻儿及所有亲人们的眷恋与遗憾,永远走了。在临时工棚倒下时,余元君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装着党费证,在他生前的办公桌上,廉政谈话记录本和党员学习记录本格外显眼,里面密密麻麻做着详细记录;同事们回忆他常提起“干净做事、清白做人”。作为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余元君这些年来先后主持了洞庭湖区数百个项目的技术评审和招投标工作,经手的资金、签下的合同达百亿元之巨,可以说,余元君的一个违心的表态和签字,便意味着数额不菲真金白银的收入。这样的岗位、如此诱人的权限,在逐利者眼里,简直就是一块直让人心痒的“唐僧肉”。然而常在“湖”边走的余元君硬是没打湿脚,没有一位亲属朋友从他手里承揽过工程。余元君年9月出生于常德临澧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姊妹9人,余元君排行第7。为了供成绩优异的余元君继续读书,家中最小的弟弟只读了小学就辍学回了家。尽管兄弟姊妹感情深厚,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容乐观,但余元君从未因亲情损公肥私人。余元君走后,九弟铮铮铁汉,泪流不止;六姐嚎啕大哭后无力地说,人都走了,怨他有什么意义,心疼他。手足之情,何来怨?原来兄弟姐妹9个中,余元君是唯一一个上了大学、有公职的,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家庭条件都不宽裕。面对亲朋好友承包项目、推荐工作的请求,他用一句“扯这个事,免谈”一律回绝。余淼是余元君的侄儿,上大学时听从父亲安排,选择了叔叔余元君所在的水利工程这个相对冷门的专业,本以为未来在同一个行业中能够得到叔叔的帮助,但他毕业后,余元君却不肯为他的工作打一句“招呼”,并告诉他:“你好好工作,别想着走歪门邪道,不是你靠自己本事得到的,别去碰!自己学好了本领,别人不知道你是我侄儿,也愿意给你工作的机会,这才是做人做事的价值和意义啊!”肝肠暖若朝阳,气骨清如秋水。“守身如玉”的背后,是过硬的政治定力、清醒的底线思维。年8月19日(农历),余元君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随即向领导请假。登上火车后,余元君没有联系家乡的任何一个同学,而是直接打电话给哥哥,请求其从老家骑摩托车到临澧火车站接站。请假回家后的几天时间内,多位同事致电余元君询问其母亲身体状况,余元君总是一一回复:“不用担心,母亲身体已大有好转。”直到同事们发现以前每次回家最多呆两三天的余元君,这次竟然请了五天假,通过多方打听后,大家才知道,其实余元君的母亲在他回家2天后就已经去世。为了不给其他人带来麻烦,余元君没有通知任何同事或同学,和家人一起送走母亲后,他又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奔向洞庭湖的各个角落。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做官!余元君貌似“无情”,实际公私分明,心有大爱。老家要修路,村支书找他筹钱,他二话不说答应从个人账户转出2万元,当获悉资金缺口达50万元后,他又增加了3万元。但当村支书想让他安排塘坝清淤的项目资金时,他一口回绝:“这由县里统一组织,你可以去找县水利局汇报,我这里‘后门’走不通的。”“我管理上亿的资金,只要我点一下头,随便答应一句,就可能误了国计民生的大事呀。”余元君曾和自己中学时的校长琴国佑围绕着“权力”进行过一次师生对话。琴国佑知道,这一句话,余元君道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老师接过话:“元君呀,你一身正气,老师大可放心,倍感欣慰。”用尽赤子之情,写尽廉洁勤政,余元君在亲情与原则、友情与纪律的天平上,分得清孰重孰轻,他知道,自己是余家人,同样也是“洞庭人”,肩上扛的是“为洞庭长远谋”的责任。余元君走后,妻子黄宇以泪洗面,用写信的方式寄托哀思。在她的记忆里,两人结婚18年,彼此恩爱,相敬如宾,孝敬双亲,培养孩子,其乐融融,但妻子知道,余元君热爱这个家,更热爱洞庭湖,热爱他的事业。年8月,余元君利用公休假的机会带妻儿去了成都。黄宇回忆,这是他第一次请公休假,也是他们一家三口唯一的一次出远门,“元君特意安排参观了都江堰。他说,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还在正常发挥作用,是真正的精品工程,洞庭湖的工程也要像都江堰一样修成精品,才对得起后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投身水利事业的多个日日夜夜,奔腾不息的湖水作证,“洞庭之子”余元君用生命守护一江碧水,保三湘四水安澜,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忠诚、干净、担当”的佳话,书写了一首“科学、求实、创新”的壮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