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在安顺西秀区、镇宁县、普定县一带闲逛,发现这里的地名非常值得细细探究。营、堡、屯之类的地名星罗棋布。还有以姓氏后面带“旗”和“官”作为称呼的,具体来源不详,或是来源于明代千户所的官职名称。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袁总堡村”,虽然现在与高荡村合并,但是高荡是布依族,袁总堡还是汉族为主。镇宁县丁旗镇、安顺市西秀区的宋旗镇以及魏旗、白旗、马旗、陈旗、天王旗等村落也应该是与普定卫和安庄卫的千户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带有“官”的地名亦是常见,诸如:余官、马官、董官、夏官、蔡官等处。这么多军事屯兵特征的村落文化,估计也只有山西晋北长城沿线能与之相提并论了,可惜的是安顺一带多数传统建筑被大量拆除,传统村落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见。在路过一个叫做“田官村”的村子后,这里倒是让人为之一振。
田官村四百多户石头建筑紧密布局在一座小山脚下,街道与巷子交错,屋檐与围墙参差,布局和规模放在古代的贵州那也算是县城级别,甚至比清代贵阳府所管辖的罗斛州和大塘州都要大。
卫星地图上的田官村有意思的是田官村虽然以田姓军官为名,但是从村子周围的墓碑来看,姓田的小编我倒是没看见,皮姓和姚姓占了绝大多数。
从墓地的选址和分布看到皮姓家族墓地极少看到其他姓氏掺杂其中,姚姓墓地亦是如此。甚至姚姓居然还有一个专门的陵园建于村子的旁边,周围用围墙围起来。根据老乡的说法,是担心家禽牲畜乱刨乱跑,破坏墓地整洁和安宁,另一方面也是避免与其他家族发生墓地争端,可见这里宗法制观念还是非常强烈,各个家族之间都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小团体。
姚氏陵园大门姚氏陵园就在村子中心广场的旁边,大门还写了一个对联,其中一句是“自赣入黔拓土开疆名垂万古”,由此猜测与明代洪武年间沐英、傅友德远征云贵有关。据说普定姚氏主要是长冬祖和长春祖后裔,前者为明玉祖后裔;后者为姚清公后裔。”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不好问,但是姚姓在当地人口不会太多,不会超过一千人。相比于姚姓,皮姓就显得家大业大了,光是祖坟就占了好几个山头。
察皮姓墓地周围的山势,风水还是有些可取之处,背后有山,名大有靠山。前面有矮丘,名书案呈前。左有连绵的湾水河,名青龙居左守财门。右有小山连成片,名为右是白虎除凶煞。据称皮氏一脉在明朝洪武二年从江西省吉安府来澧一支,始祖为皮华五,现子孙繁衍三万余人,堂号“天水郡”,自称鹿门家风,排行:华思秀永仲福春,超钦文光仕之宗,梦儒门造世业远,修明丕振家泽宏。应该是先到达湖南澧县再进入贵州,至于他们这支如何迁徙到达田官村小编我不便细究,反正跟姚姓一样,也是自称来自于吉安府。家谱来源地是是江西不好说,村民主体部分应该为汉族无疑,自称“开疆拓土、远征云贵”的军士后代也无可厚非,但是贵州交通沿线的布依族、侗族、苗族也攀附来自于江西吉安朱市巷,连语言文化都不同的族群,这么多人言之凿凿的来自江西,孰真孰假真是扑朔迷离,倒是有些“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感。
该村建筑布局和建筑材料用固若金汤来形容绝不为过,以精心打磨的白绵石砌成,每家每户都是独立的防御体系但又与整个村落相互呼应,石头墙体严丝合缝、巷子狭窄、周围布满射击孔,不熟悉地形的进攻方贸然进入就会陷入四面受敌的境地。
明代早期面对“夷多汉少”的局面,屯堡移民凭借先进的生产力、严密的组织、完备的防守在沿线修建军事据点站稳脚跟,对付周围的布依族,苗族和仡佬族绰绰有余,保障了滇黔驿道的安全。
随着人口的增加,各个家族定居再往四周扩散,用不了几百年就能彻底改变当地的民族构成,跟当年的欧洲殖民者进入新大陆如出一辙,手段高明。行走在小巷间,触摸每一块砖石,都是在品读一本厚重的史书,也算是贵州屯堡建筑的魅力所在吧。
田官村附近的山万峰成林、良田美竹、屋舍俨然,宛若水墨画一般。保护好当地的传统建筑和自然环境,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将其打造成速写、国画、油画写生基地,非常有潜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909.html